青岛创业园“孵”出企业生态群

2007-9-10 9:0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崂山区有条株洲路,是青岛的高新产业一条街,朗讯科技、可口可乐等一批知名企业比肩而立。近年来,随着一个个创业基地投入使用,株洲路又演变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创业走廊”。本月底,5.7万平方米的石老人创业基地将开门“纳客”,使得青岛创业园基地总数达12家,孵化总面积25.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年产值超过40亿元。   在一份由青岛创业园提供的园区地图上,清楚地标示着每处创业“乐园”的位置:除了生物基地、科技创业中心、创业大厦外,大部分创业基地均沿株洲路一线布局展开,从东向西分别是软件孵化基地、石老人基地、兖矿基地、昌盛基地、益青基地以及我市第一家民营孵化器——贝隆科技创新园。
  在崂山,大大小小的孵化器“老中青”结合,各具特色。而他们创新孵化器建设理念探索形成的“四种模式”,则更令人称道。
  第一种是“专业孵育模式”。与石老人浴场一路之隔的生物基地,是我市首批孵化器的代表。在基地二楼,青岛信得药业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面对满桌的瓶瓶罐罐正在忙碌着。2002年从外地刚刚迁来青岛时,他们一眼看中这里的创业环境,先后将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中心一一搬来。公司办公室主任介绍:企业每年保持70%以上的增速,明年公司总部大楼将移到株洲路。目前,生物基地陆续孵化出博新生物、海川生物、海汇生物、博益特生物、宝麦德生物等一批企业,形成了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制高点。
  第二种是“无地招商”模式。针对大量的空地和厂房闲置,青岛创业园适时推出了“无地招商”。昌盛基地原属舒美家具公司,政府部门引导其将1万余平方米旧厂房改造为孵化器。现在,造型别致的办公楼合围成院,里面停满了汽车,这里拥有入驻企业10余家,短短两年多时间,年均产值由原来不足800万元增至2亿多元。
  石老人创业基地是由石老人社区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的一处综合创业基地,房子没等装修好,就有六七家企业登门要求入驻,其中不乏华世基精密注塑、SGS中国通标标准等国际知名企业,房租年收入可达1000万元左右。
  第三种是“产学研合作”模式。2006年,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海大创业园、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青大科技园相继投入使用。由大学教授、科研人员领办的40多家初创型企业从这里破土而出,户外自动柜员机、一卡通管理系统、汽车防水开关、壳聚糖材料等高新成果在此“开花结果”,直接推动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四种是“品牌输出”模式。青岛贝隆织带公司总经理张晓先最近经常接到国外老板的邀请,因为他们想和自己的中国“房东”见上一面。去年4月贝隆科技创新园建成后,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西班牙等国的七八家外资企业纷纷入驻。基地负责人介绍,与青岛创业园的合作,提升了民营孵化器的管理服务水平,房租比周边整整高出20%。
  通过走多元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路子,崂山孵化器建设初步形成了传统孵化器与专业产业园区并存、综合孵化器与专业孵化器并存、官办孵化器与民办孵化器并存、新建孵化器与利用闲置厂房改建孵化器并存的崭新格局。孵化器群体的疾速壮大,又直接促进了企业创新的“百花齐放”,各类企业在此互惠共生,生态群落一派生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