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湾保税港区将提升我国在世界航运业地位

2007-7-3 11: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海关总署副署长龚正2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大窑湾保税港区将提升我国在世界航运业的地位。 
    龚正说,大连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和东北地区最大的海运港口,有着良好的海、陆、空交通设施和丰富的腹地资源。在大连建设大窑湾保税港区,适应了国际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运输干线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了大窑湾港与东北亚地区大阪、釜山等大港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世界航运业的地位。 
    他说,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建设与发展,必将有利于适应国际港航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大连发展成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提供重要的载体和平台。我们相信,它将以世界最优良的港口设施、先进的管理手段、高效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来吸引货源,通过发挥保税仓储、加工增值、国际中转、分拨配送等功能,使之成为国际贸易货物的集散中心。 
    龚正表示,在全球各大港口纷纷加紧建设、发展自由港的情况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港已成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发展港航产业的需要,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十六大确定的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需要。 
    “正是在这种需要的呼唤下,国务院批准设立大窑湾保税港区”,龚正说,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整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港区的政策优势、功能优势和区位优势,优化海关监管模式——海关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通关管理,打破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与港区长期以来的分离机制和瓶颈制约,实现区港融合。 
    龚正说,要以保税物流产业和临港增值加工业增强港口的物流集聚效应,适应航运、港口和现代物流一体化发展趋势,着力吸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和临港增值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向我国转移,实现“以区促港、以港兴区”,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港口“大港”向“强港”、“基础设施型港口”向“国际资源配置型港口”转型,同时积极探索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港的建设步伐。 
    龚正最后表示,保税港区赋予了港区齐全的物流和加工功能,满足跨国公司普遍采用零库存、无缝隙对接等现代新型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的需要,使加工制造业与物流业在港区内同步协调发展,为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