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河北省粮食物流业的发展

2007-7-10 19: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方位提升,作为新兴行业的现代物流业已迅速发展起来。粮食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粮食物流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以市场为主导的粮食物流,是以粮食为主体,以快捷、安全、经济、高效为特点,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设施为支撑,使粮食从生产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服务,进行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是由完善配套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高效合理的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所组成。近年来,现代物流观念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发展粮食物流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粮食物流在规划布局、项目建设、运转经营、社会服务等环节上正朝着规模、科学、规范、经济方面发展。围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总目标,笔者就如何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河北省粮食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以下观点:
  一、客观看待河北省省情,分析粮食物流现状
  我省地处华北平原,靠近沿海,铁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南北贯通,东西联接的交通网络。同时,又是一个产粮大省,自1982年摘掉缺粮省帽子之后,连年丰收自足有余。到2006年粮食总产量已达1542万余吨,比上年增加7.69%,成为国家调出和出口商品粮基地之一。山东、河南已成为国家粮食集散中心,相比之下我省粮食物流行业的发展滞后,不适应新形势下粮食运转的需要。当前,我省粮食物流状况,大体有70%,仍然采用包装方式,经过多次搬倒,费用高、损耗大、效率低的弊端仍然存在。积极发展粮食物流业,对于节约成本,减少损失,保障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开展粮食的“四散”(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运作,也是挖掘第三利润源泉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搞好国内国际接轨
  粮食物流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行业,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从现实的情况看,现有粮食物流缺乏应有的建设规划,多头组织粮食流通,粮食无序流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当务之急就是要理顺粮食物流体制,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进行物流的整体统筹,制定物流发展的长远规划,使粮食物流工作纳入整个社会物流的范畴。在定量分析粮食流向、流量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粮食仓、厂、站、点的布局和库容的分配。加强对铁路、交通部门、粮食企业在物流运作和管理上的引导和协调,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我省粮食物流发展规划的编制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要具有前瞻性、准确性,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提高规划编制质量。以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为目标,构建“物流枢纽城市一物流园区一专业物流(配送)项目”等多层次、广覆盖的现代物流布局体系,重点建设石家庄、唐山、廊坊、邯郸、张家口五大物流枢纽。石家庄“无水港”项目已经启动,它是集铁路、陆路口岸为一体的国家二类口岸,将形成服装、药品、粮油、建材等多项目的物流中心。这些都将对全省粮食物流业的发展以及融入全国乃至国际物流的大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大型物流企业
  物流设施是粮食运输、仓储的基础平台,这是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重要载体和条件。我国自入世以来,对粮食物流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在朱镕    基总理任职期间,从国家财政批拨专款500亿元,修建了一批新型的现代化“包散”两用仓库。其中:我省共修建中央直属库16个,容量高达80多亿斤,为“四散”运输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当前,从事粮食物流的企业应把重点放在散装、散卸、散存、散运工具和传送机械、清理设施、自动计量工具等设备的配备上,放在加强粮食周转速度,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水平和服务功能上。要按照粮源和流向,科学合理地搞好仓库的合理布局,将粮源主要集中到靠近交通要道的仓库。要大力发展铁路、公路、水路散粮运输工具,改造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粮食“四散”中转节点。节点是现代粮食物流连线成片、网络化的需要,选择节点要考虑四个因素:一要有充足的粮食流量;二要有良好的运输条件,节点处在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交汇点上;三要方便粮食进出作业;四要依托现有设施建设,重点选择大型粮库、码头,购置一定数量的粮食散装散卸船只,以点连线,以线连网,形成纵横交错的粮食物流体系。要充分利用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按照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加快整合秦皇岛、京唐、曹妃甸、黄骅四大港区资源,把沿海港口集疏能力连成一体,有计。划有重点的建设一批粮食物流专用码头。同时,完善港区与省内各地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与周边省份交通干线的连接,发挥我省“东出西连”的枢纽作用,为大力发展我省现代粮食物流业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还要注重培育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可由大型粮食企业承办物流并提供社会化服务,也可建设少量集仓储、装卸搬运、配载、加工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统一大批量宏观调控粮食流通的组织协调,通过恰当的管理推动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在粮食资源配置中,要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为辅,整合粮食企业的物流资源。要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界限,广泛吸收和利用社会资金,建立起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提高粮食物流的规模化和现代化。
  四、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电子商务贸易
  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没有信息网络的支撑和保障是绝对做不到的。因此,要把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当做大事来抓,做到人才、设施、场所、资金四到位,并通过搜集、整理、发布、供求信息和粮食政策,为粮食企业服务。建立社会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为中小粮食物流企业服务,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商用数据库和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以提高粮食物流基础信息的规范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粮食物流企业应转变观念,关注高科技的发展趋势,重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在粮食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影响,建立适应技术创新的经营新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高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粮食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特色,建立具有粮食物流企业特征的商情信息资源体系、电子商务贸易和社会消费的服务体系。对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信息网络技术的建设步伐,与国内大型粮食企业建立网络体系,开展电子商务贸易,进行网上信息交流,不断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流通费用,提高物流效益。
  五、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优化企业人员结构
  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业的发展,还要加快人才结构的优化和人才培养、引进。要重视对企业现有人员结构的优化,加强对粮食物流人才的培养,使相关人员尽快熟悉现代粮食物流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以适应粮食现代物流工作的需要,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研讨班、培训班,组织有关人员到先进的国家、地区、单位学习粮食物流的先进经验,也可以选派人员到有关高校,进行委托培训。粮食企业还要有计划的引进专业人才,尤其是引进高层次的物流专家,包括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参与粮食物流的经营和管理。同时通过多种方法,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不断改造、提升我们的技术、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以适应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实现粮食物流的科学化运作。
  六、采取多种发展形式,培育推广先进典型
  粮食物流业的发展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本部门优势,采取多种发展形式。在城市,可以粮食供应连锁企业为依托,搞好粮油及其制成品配送体系的建设,扩大配送服务对象、服务区域,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可在乡村以粮食购销企业为依托,建立与国家大中型粮库、大中型加工企业的长期合作的机制,逐步实现粮食的散装、散卸、散运、散存,构建起快购快销、吞吐方便、运输快捷的粮食经营网络体系。三是可以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为依托,通过网络快速采购原料、快速销售产品,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四是以实物交易为形态的大型粮油批发市场为依托,逐步建立起粮油加工区,完善仓储、运输、信息等服务设施和功能,形成区域性粮食物流配送中心、加工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不断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企业的经济实力。五是可以大型商业超市为依托,建立与加工企业、购销企业合作一体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利用超市的功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粮油及产成品的配送质量和档次。为消费者提供无公害的绿色面粉、油脂及各类粮油食品,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形象。
  全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企业在促进现代粮食物流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学习研究,强化观念,提高驾驭粮食物流业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国有和民营粮食行业,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与做法,并加以宣传推广。使各地竞相酝酿的粮食“四散化’’及早得到推广,加快我省粮食物流业的发展,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郭正 郭振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