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东盟物流基地——破解交通瓶颈是关键
2007-7-10 19: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助推器,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物流经济关联度大、牵引力强,是腹地经济发展的辐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去年以来,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寄语广西,立足区位优势,抓住机遇,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自治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培育物流产业,将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放在打造四大基地之首来抓。
建立现代化物流产业,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其中交通首当其冲。便捷通畅高效的交通体系无疑是现代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轮子。在北部湾开放开发风生水起热潮澎湃的今天,我区交通建设的投入不可谓不大手笔。但是,由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发展步伐显得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在更高的战略高度编制规划,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物流业高速发展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通道建设——物流效应
自从1992年党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作用”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感责任重大,不断大力构建广西交通体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落户南宁;“一轴两翼”战略构想的提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与国家周边外交战略的不断锲合,我区的大通道建设也从打通西南出海大通道上升到打造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高度。得益于大通道的建设,我区物流通道进一步完善。来自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的《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显示,200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62003公里,其中高速路1411公里;广西境内铁路营运里程2751公里;全区沿海港口已建成大小泊位16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6个;全区共有机场5个,航线里程13.7万公里。此外,沿海港口、交通枢纽、商业系统、物资系统存储等基础设施也逐步整合并发挥作用,极大促进我区的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各类物流企业竞争的格局:广西外运、广西物资集团等一批仓储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广西超大、广西运德等一批运输型物流企业不断壮大;综合型物流企业初现,如防港物流、玉柴物流、邮政物流等企业;商业连锁配送发展加快,如北京华联、南城百货、利客隆、沃尔玛等连锁配送业务发展较快。看好广西优越区位优势对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德普达等外资物流大鳄纷纷抢滩广西,民族品牌也异军突起,知名品牌如宅急送等也加大了广西市场的开拓力度。
物流发展——交通瓶颈
但是,随着我区物流业的超速发展,我区交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交通内循环良好,外循环欠佳;交通方式发展不尽均衡,无法货畅其流;港口分工不尽清晰,功能相对简单。
交通内循环良好,外循环欠佳 谈到我区交通与物流的关系,权威专家认为,目前,广西区内的高速通行状况比较可喜,但区内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特别是与沿海的广东连接还不够通畅,同时,公路运价偏高,采用公路运输导致成本上升,许多物流企业倾向选择铁路畅通的路线改走他道,选择东部出海口。铁路也存在同样的不足,广西铁路大部分为单线,桂东地区与外省连接的铁路尤为薄弱,制约了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往来。内循环良好,外循环欠佳,大批的货物不能自如进出,成为广西物流的一大障碍。
交通发展不尽均衡,无法货畅其流 广西海、陆、空几种交通方式在总体上呈现不均衡发展。航空基本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能力远远不能达到现代航空港的水平。随着东盟市场的扩大,航空运输的需求比例逐年上升,具有很大的潜在空间。广西的铁路被称为“神经末梢”。目前,广西境内运营铁路为2292公里,覆盖密度每万平方公里仅有铁路86公里,小于湖南108公里的覆盖密度,也低于贵州137公里的覆盖密度。铁路覆盖密度小,铁路跟不上港口发展需要,直接导致对外港口与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衔接不畅,效率不高,货运力度不够,常常导致压港现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加快,四川、贵州等西南省份大宗货物通过广西港口出口的要求更加迫切,比起上海、广东等出海口,通过广西三个港口出口,运输距离更近,可大大降低运输成本,然而由于铁路运力不足等因素,西南许多出口货物不得不“舍近求远”,远走沪粤港口,潜在的广西物流客源白白流失,成为广西物流业发展“心中的痛”。这一“瓶颈”严重制约了广西经济,直接影响广西沿海三港的吞吐量,无法形成畅通无阻的物流运转,也影响企业落户沿海三大港口城市的积极性。
港口分工亟待清晰,功能相对简单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广西沿海各市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各市都希望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工业,发展本地经济,纷纷制定“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项目,在建港过程中出现过布局和竞争上的混乱。长期以来,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大港口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服务中及争夺货源的无序竞争更阻挠了三大港口的发展。目前广西沿海港口功能较单一,仍以传统的装卸、储存、转运为主,缺少货检、分装、包装等增值服务,因此对临港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较弱,港口的运输组织、物流服务和综合运输枢纽作用远没有达到专业化、网络化、标准化的要求。港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口岸配套不完善,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港口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今年2月14日,随着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沿海港口各自为政的“诸侯割据”时代已经结束,但港口功能简单还有待突破。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中心测算,2005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8.6%,我区如按此估算,2010年物流成本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物流市场空间巨大。物流业的发展对广西的交通,特别是大宗物流赖以进出的港口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广西交通厅有关领导谈到其中原因时认为,广西沿海港口除北海港历史较为悠久外,防城港和钦州港均起步较晚,且长期受边境战事影响,沿海港口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宏观政治环境逐步改善,沿海港口步入快速发展期,但受区域经济和资源条件限制,目前港口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广西沿海港口在港口规模、通过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生产性泊位数较少,且包含大量零散分布的地方泊位占全国沿海港口总泊位数的3.2%,通过能力仅占1.3%。
针对瓶颈——各个突破
关于交通瓶颈对物流的制约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并力求在“十一五”期间破解这道难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表示。在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我们看到,《规划》用相当大的篇幅对如何破解交通瓶颈对物流的制约作了科学详细的规划。《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指出:完善的交通网络设施是促进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十一五”期间,要在我区全力推进国际国内区域合作进程中,继续加强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形成东西贯通、北进南下的最为便捷和综合效益最好的陆海空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
建造多重循环的陆路交通网络 完善省际、国际陆路物流通道铁路。加快建设高标准、大能力的铁路网,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运行速度,扩大运输能力。201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3360公里以上,路网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公路方面, 2005年底我国通往东盟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条全长179公里的“国门第一路”作为南宁——新加坡这条泛亚大通道的起点,还是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一轴两翼”战略中“一轴”的端点之一,也是“两廊一圈”中南宁至河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南宁出发,至河内仅约360公里、至万象约700公里、至曼谷约1200公里,成为我国通往越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未来公路的重点仍然是做好出海、出边、出省高等级公路建设,构筑连接西南、华中、华南各省市以及通向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高等级公路网。到2010年,全区公路总里程达8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以南宁为中心枢纽,构建连通我区主要城市、通达邻省及出海出边的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和完善全区市市通高速、县县通二级、乡乡通油路的公路运输网络。
构建空中物流通道 以提升空港规模和等级为目标,加强现有机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调整航线结构,逐步形成以南宁、桂林为枢纽中心,柳州、北海机场为主干线,梧州、河池、百色为支线的航空运输体系。根据2007年4月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民航总局签署的《关于加快广西民航发展的会谈纪要》,“十一”期间民航总局安排广西机场建设资金不低于8亿元,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民航总局同等规模配套建设资金。重点保障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南宁机场按4E级标准新建跑道,年吞吐千万人次分布扩建航站楼,努力把南宁机场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桂林机场按A380飞机备降标准扩建飞行区,年吞吐千万人次分步扩建航站楼,把桂林机场打造成为国家重要旅游枢纽机场;还将加快广西支线机场建设,新建河池机场,改扩建柳州、梧州、百色机场,完成北海机场扩建工程遗留项目,开展乐业机场前期工作。民航总局支持各航空公司开辟以南宁、桂林机场为中心辐射自治区内及周边的支线航班,辐射全国的干线航班,以及辐射东盟、连接日韩欧美等国家的国际航班。优先安排广西支线机场开辟飞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班。
打造海上物流大通道现代组合港 广西沿海港口属于国家规划的五大港口群之一,沿海组合港发展以建设亿吨级的中国南方大港为目标,重点抓好深水航道和大能力泊位、集装箱泊位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使港口向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加强港口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国内外客商和社会力量投资组建海洋运输船队,大力发展大吨位船舶、集装箱及各类专用货物船舶的海上远洋货物运输,积极开拓国际航线,不断提高货运的周转频率。“十一五”期间,我区沿海港口将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达到65个。据预测到“十一五”期末,广西海港年吞吐能力将突破1亿吨。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好港口资源,避免岸线资源的滥用和贱用,以及恶性竞争的出现,广西2007年成立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三港”从“竞争”走向“竞合”。在这一模式下,采取统一整合沿海港口资源,打破沿海各港及铁路各自为政、各成体系、分散经营的格局,充分发挥港口一体化和港铁一体化的整体规模经营优势,提升沿海港口、铁路整体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港口物流,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真正成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广阔的空间——更发达的物流
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指出,广西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第一件要着力做的事情便是建设发达的现代交通。要立足于多区域合作,用更广阔的视野来规划和发展我区的交通事业,把着力点放在打通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交通连接上,加快建设“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体系。连日来,刘奇葆率广西代表团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家访问期间,“交通先行”、“大通道建设” “2010年南宁至河内全通高速”、“中印合作做大做强港口经济”等关于交通的话题也频频出现。加快交通领域的合作成为广西和东盟国家的共识,令人对我区大交通充满憧憬。届时,随着广西交通从“神经末梢”变成中国与东盟衔接的“神经中枢”,相信广西物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