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时代,决胜供应链管理

2007-7-10 13:5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份对美国食品行业的调查报告表明,每年由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不够协调而造成的浪费达300亿美元之多。”在日前召开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陈方若教授用一份数据讲明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亦是世界平坦化的重要因素。由霍英东基金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举办,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物流协会协办的南沙科技论坛第八期把研讨的焦点放在这一议题上,邀请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专家于2007年5月25-26日,到广州南沙科技园论道。

  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的制造业基地,是一個重要的“世界工厂”,2006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6.8万亿元,工业品物流总额为23.4万亿元(占总额的87%)。回首过去,“世界工厂”为中国经济前期发展,富民强国、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尤其以现代产业链的观点看现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必须考虑整体产业加值链的分布。在整个产业链中,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是加工生产,已呈现“V”型利润曲线。一般而言,两头的利润在20%~25%,而加工利润只有10%左右。毫无疑问,珠三角的产业布局需要重新定位,即从“世界工厂”向完善的现代产业链结构发展。供应链管理,则是产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沙科技论坛第八期论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就是围绕这样一个问题而展开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陈方若教授回顾了三次工业革命,指出工业革命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命,同时也是管理上的革命。我们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通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货物、资金自由流动,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趋势锐不可当,我们将要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但同时,我们将有可能把握来自全球的机遇。

  陈方若说,现在,人们能透过互联网的便利,享用来自世界各地的资讯、科技、商品与资金的信息。此外,更由于与交通运输有密切关系的物流技术之提升、交易成本下降,消费者可以更有效率的进行跨国界消费。在生产者方面,世界性分工变成可行,各种产品能在其最佳并最便宜的地方生产,快速而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创造更巨大地价值。

  但是,在享受这些机遇地同时,我们所面对地竞争,再不单是一个省之内或者一个国家之内地竞争,而是世界性地激烈竞争。时间与空间地缩短,使生活的压力加大,人和企业都需要更灵活与快速地转变以配合社会地节奏。

  陈方若教授指出,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企业必须具备高度整合及有效率的管理,成功的关键是要以最快、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益的策略回应市场需求。他说,如果一种消费品的出厂价是1美圆,那么,其零售价通常是4美圆。一般很难把出厂价减少10美分,出厂价已经没有太大成本降低空间,而降低流通渠道中所增加的3美元成本却是可行的。这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你可以把成本降低50美分而没有人知道你在这样做。因此“软三元”领域是更容易为客户有效地节约成本的地方。

  香港物流业依然乐观

  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李忠义在作题为“香港与珠三角的海空运物流管理”的演讲时表示,科大最近进行“香港物流业的现状与前景”的调查显示,即使白云机场将在5至10年达到目前香港国际机场的水平,香港空运货量的增长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乐观。而对香港海运货量看法则较不乐观,但亦不算悲观。

  李忠义表示,科大调查了617名香港科技大学MTM校友和供应链管理论坛会员,并与香港物流协会、香港货运物流业协会、香港运输物流学会、香港运输及物流业资源中心四个专业团体合作,共收到226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空运货量的增长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乐观。对于“你对香港物流业的未来发展乐观程度”问题时,被访者持中立佔42%、同意佔28%、强烈同意佔2%、强烈不同意佔5%、不同意佔23%。对于空运货的未来时,被访者认为,香港机场颇有优势,包括最佳服务质量和高频率的国际航班;香港机场有卓越的国际声誉,海外客户愿意选择香港机场处理紧急货物;香港具有管理、海关手续和服务水平的优势。

  不过,调查显示,香港海运货前景并不乐观,认为香港港口:码头处理费;高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对于海运货的未来的机遇时,认为香港与内地的成本差距正在缩小。据被访者回应,内地港口的成本正在逐渐提高,香港港口成本近年基本保持不变。当成本差距拉近时,使用香港港口所增加的成本可被高质量的服务提供的附加值所抵销。

  调查建议政府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10号码头、物流园区、港珠澳大桥、促进物流业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如DTTN,并重视工业界的声音,建立正式的对话渠道。

  港与珠三角优势互补

  李忠义又说,直接从内地进口的海外客户数量逐渐增加,而香港作为中转渠道的角色正在削弱,香港急切需要重新定位,与珠三角优势互补合作达双赢。

  他说,过去,香港的国际机场及海港,成功地处理大部分由内地出口的货物。然而现在,内地的生产基地已经有能力採用其他途径,绕过香港、并协调他们的货物转口业务。香港急切需要重新定位,替流转于大中华地区及全球其他地区的环球供应链上的货物增值,使它能由单纯的运输港口提升为物流中心。加强香港与珠三角的合作显得非常重要,创造一个双赢的状况更是首要事务。

李忠义认为,目前,直接从内地进口的海外客户数量逐渐增加,而香港作为中转渠道的角色正在削弱,香港需加强与珠三角合作。香港海运与空运是国际枢纽、拥有物流、金融、旅游、服务四个支柱產业的基础,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等优势。而珠三角世界最大出口地区佔内地出口比重超过30%,拥生產成本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进、拥有高效的海(空)港等优势。

他说,香港与珠三角各自具有优势,双方进行优势互补,良性竞争,通过分工、协调和通力合作,双方达双赢局面。建议业界进军西部市场,特别是高增长地区,如四川等地,吸引货物通过香港出口。

  物流园区建设存在七大问题

  中山大学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功玉教授作题为“对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的思考”时表示,中国物流园区出现低效率运转,甚至有的不死不活。截止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并运营的园区只有二成多,但近七成仍未运营,尚处於规划或在建阶段。

  陈功玉认为,目前,中国物流园区存在七大方面问题,包括缺少市场规则和机制、缺少成功经验、物流园区概念与功能不清晰、物流园区建设动机不正确、物流园区分布和规模不合理、物流园区规划和定位不合理、物流园区经营不到位,影响了物流园区的发展。

  陈功玉说,物流园区规划和定位不合理成为一大障碍。物流园建多大规模没有规划,缺少市场规则和机制,比较多的建设物流园作为政绩考虑,作为地方政绩工程,为政绩需要而建设。物流园本来就要符合经济规律兴建,但现在有的物流园建设却放在非经济规律上,没有考虑当地市场的需求,看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建物流园亦要上马建设。

  陈功玉认为,中国物流园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投资规模小,园区投资规模从1亿元以下到30亿元以上不等,其中1亿元到10亿元之间占总量的50%,1亿元以下占12%,超过30亿元的相对仅占7%。园区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以内占总量的47%;占地面积在1至2平方公里的占17%;占地面积在5至10平方公里的占15%;另外还有8%的园区占地面积在0.1平方公里以内;占地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占5%。

  陈功玉认为,目前,物流园区经营不到位,物流园区出现低效率运转,甚至有的不死不活。中国物流园区绝大部分主营业务收入来源於库房及货场租金、配套设施租金与管理费、物业管理费、办公楼租金这四个方面,只有极少数园区从物流信息服务、仓储和配送等增值服务中获利。还有少数园区的赢利来自於国家拨款、税收优惠及土地升值后出租或出售所得。

  对于中国物流园区有没有必要建,陈功玉说,比较好的形式应该要建,要建成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建议物流园区科学规划与严格审批相结合、合理的功能规划与差异化的经营模式、政府统筹规划并扶持建设、企业化经营管理、有选择的企业准入、入驻企业自主经营,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

  寻找世界工厂的发展战略

  应邀出席论坛的七位演讲嘉宾均为来自国际、国内顶级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专家、学者,除陈方若教授、李忠义教授、陈功玉教授以外,演讲嘉宾还有于刚教授、陈剑教授、林正刚先生、李杰教授等,大家共聚一团,寻找 “世界工厂”时代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

  曾经担任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讲座教授的戴尔公司副总裁于刚教授将运用他曾经为美国多家航空公司设计的实时运营管理系统阐述企业必须以有效科学化手段管理所有资源,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运用最佳化方法,理论或先进决策支持系统,促进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分享他在亚马逊网站管理全球供应链系统,在戴尔计算机公司管理全球采购系统的经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剑教授则通过案例分析如何解决在供应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造成供应链业绩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牛鞭”效应,并提出“综合”物流的解决方案。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林正刚先生将结合思科的供应链战略,阐述虚拟物流网络和虚拟供应链战略。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智慧维修系统中心”主任李杰教授将借助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工业与大学联合研究中心的智慧维修系统,介绍智能产品服务系统之信息电子技术及物流信息工具。

  除了专题演讲以外,南沙论坛还邀请广州地区的三位专家: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丛东,广州市政府经贸委谭汉莹女±,南沙港务公司副总陈建军先生,为专题讨论引言人。专题讨论以广州地区物流发展前景为主题,得到了听众热烈的回应。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