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供应链管理的时代已经来临

2007-7-10 13:5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几年来,无论是粮食产区还是销区,全国粮食现代物流都在规范化、跨跃式地发展。特别是东北地区,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正逐步形成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散粮物流量占粮食物流量的30%-40%,从大连、营口等粮食专用码头流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沿海粮食物流通道正在形成。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实施粮食供应链管理。

一、由现代物流管理向供应链管理转变

  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供应链管理就成为企业最基础、最核心的管理模式,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讲过:“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

  1.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供应链是“在生产及流通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既向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又向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而且又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流通等过程增加其价值。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像丰田、耐克、尼桑、麦当劳等公司都是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管理的。

  2.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18354-2001》,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一体化管理过程。它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部过程,主要涉及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四个主要领域。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降低总的流通成本,并且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同时也提高了流通效率。

  (1)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协调传统的职能领域。传统的职能部门一般都固守自己的职能优势,这样只会阻碍现代流通的发展,因此,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关键在于要完成一个转变,即从管理各个职能到把不同的活动整合成供应链关键业务的过程的转变。供应链管理有七个关键业务过程,分别是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需求管理、缩短订发货周期管理、生产物流管理、为库存而采购转变为订单而采购、顾客参与产品开发。

  (2)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步骤

  对于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事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首先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当实现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集成,就应着手建立企业之间的协作,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合作伙伴的业务流程有机地连接起来,共享有关信息、缩短距离,携手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可采取如下步骤实施供应链管理。

  一是发挥优势,明确定位。富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所有成员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优势在于各成员的专业化,任何企业不可能包揽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重点培养自己的业务优势。

  二是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物流配送系统是供应链存在的基础,企业的产品是否能快速投放目标市场,不仅取决于市场开发,物流配送系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供应链的无缝链接,快速反应也是靠物流与采购来实现。

  三是规划和实施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供应链管理依赖信息技术。供应链的领导者还应该倡导建立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准确评价企业在供应链中地位和作用,了解并掌握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最佳绩效,按照供应链管理的要求规划并实施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是使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而影响库存水平、生产周期、生产过程,最终影响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核心内容是系统优化,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从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方式来看,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并不多,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更谈不上。尽管有些企业看似整体,其实是盲目发展,使得企业负担越来越大,工作效率越来越低,渐渐丧失其原有的核心企业的能力。

  为了适应竞争和发展,将供应链企业真正“链”起来,就必须对我国的传统企业进行改造,逐渐构成供应链、实施供应链管理。

  二、粮食供应链的构建与管理

  1.粮食供应链的构建

  粮食供应链不同于其他流体的供应链,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粮食这种商品关系到国计民生,不管是现代物流管理也好还是供应链管理也好,必须保障粮食安全,而且供应链是在强大的粮食储备作为支撑的前提下运行的,粮食作为原料经过一次加工(面粉、大米、饲料加工等)和二次加工(食品加工、精深加工等)及综合利用加工,加工出多样化的产品供给最终消费者。完整的供应链应该是从粮食生产(含种子及生产资料供应)开始至最终产品的消费者结束的复杂的网络链。但是,任何流体的供应链构建都不可能从最初始的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一次构建成功,多是完整供应链中的一部分,然后逐渐延伸和对接构成完整的供应链。粮食供应链更应如此。当然粮食这种商品季节性较强,同时又受年景(气候)的影响,还不可能象其他企业实现“零库存”,但是也必须控制库存的供需平衡及结构平衡。

 2.粮食供应链的主要特征粮食供应链同其他供应链一样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之间是供应与需求关系。任何一个节点企业(含核心企业)都不仅要考虑本企业的利益还要考虑整个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多赢”,整个供应链绩效最优。

  粮食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本来供应链是由众多节点企业组成,供应链的结构模式比单个企业复杂。粮食又涉及到两次加工,而且粮食还受季节性限制。众多的企业只有形成更为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无缝链接。

  (2)动态性。供应链管理是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对于不能适应供应链管理的粮食企业应及时更新。

  (3)快速性。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用户的需求拉动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反应。粮食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反应非常重要。

  (4)交叉性。一个企业可以同时是多个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一个供应链也可以有多个同类型的节点企业(核心企业除外),众多的供应链形成相互交叉结构。

  3.粮食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内涵

  (1)粮食供应链管理中合作伙伴的选择及战略性合作伙伴的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促使粮食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形成并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实现粮食供应链管理中的节点企业之间的无缝链接和快速反应。在订单农业中,龙头企业只能带动上游企业,也就是说龙头企业以上的原料供应变得顺畅,粮食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不仅带动上游,同时也推动下游企业,从上游到下游所有节点企业围绕核心企业高效运营。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粮食供应链战略管理的重点,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粮食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链接和合作。其实粮食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需求商之间在一定时期的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这样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于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形成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竞争优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然要求合作与信任。粮食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稳定的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及经营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流通及管理成本和库存水平;提高对交货期改变等故障的反应速度和柔性处理故障水平,而且交货期的可靠性提高;获取较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高的利益;降低做市商的投机机率;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

  (2)粮食供应链管理中产品需求预测及规划。粮食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传递与处理是粮食供应链管理企业间的资金流、物流、顾客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及企业内部物料供需管理的基础。信息是整个供应链的关键,也是供应链与订单农业和产业链最大区别之一。有了准确及时的信息,才有精确的需求预测及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

  三、粮食供应链管理时代已经到来

  1.我国已初步具备粮食供应链管理条件

  (1)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同其他行业相比较粮食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虽然较晚,但是在国家粮食局及各省、市粮食厅局的正确引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规范有序的发展。按照粮食流通市场规律统一规划,跨跃式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其发展速度已超过其他行业。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复建设”、“乱圈地”、“物流园区饿肚子”等现象在粮食行业也比较少见。

  (2)大型粮食企业基本具备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条件。我国部分大型粮食企业已经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粮食现代物流设施,特别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大连北良、吉粮等企业,不仅具有硬件物流设施与设备,同样具有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水平,完全可以作为粮食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3)国外的成功经验。美国的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和安德森5大粮商,形成农场-中转库-港口-出口的粮食供应链。加拿大小麦局、澳大利亚小麦局也构成了粮食出口供应链。日本、印度也形成了较完善的粮食物流系统。国外粮食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实行粮食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4)已具有一定量的粮食物流设施与设备。经过“八五”期间的18个机械化粮库建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形成了484万吨粮食仓容,建设了8个散粮专用码头和港口库;国债资金储备粮库建设项目分三批建设1130个粮库,形成5565万吨仓容,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物流设施建设,中国已具有一定量的粮食物流设施与设备,为实行粮食供应链管理建立了设施与设备的基础。《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与规划》的积极推进,将成为我国实行粮食供应链管理很好的契机。

  (5)粮食加工企业的变化。粮食加工企业出现了以下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粮食加工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产地加工已成发展趋势,粮食加工企业出现粮食配送的需求,这些新的变化为实现粮食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条件。

  此外我国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粮食流量和流向,“散粮化”作业比例不断提高,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粮食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粮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促进农户规模化耕种等出现的新变化,也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实行粮食供应链管理的步伐。

  2.粮食供应链管理所形成的优势

  实行粮食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形成较为稳定的流量、流向;促进“散粮化”作业,降低粮食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与效益;有利于开展粮食企业绩效评价;有利于整合粮食物流资源;有利于打破“小而全”“大而全”,形成规模优势,增强抵御市场变化的能力;有利于同国际粮食流通企业接轨,并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粮食企业的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是应对国外粮食物流企业及外行业物流企业渗透的有效对策。

  3.粮食供应链管理的风险

  实施粮食供应链管理最大的风险是“诚信”,其次是粮食企业面临的转变,主要有:从功能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从利润管理向赢利性管理转变;从产品管理向顾客管理转变;从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转变;从库存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

  (作者:孙宏岭 高 詹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