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再成焦点 专家建言可持续发展

2007-6-5 9: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与效益。 
    2007年是国家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落实年,同时也是中国能源战略发展的创新年。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作为能源界高端盛会汇集了众多国内外能源领域的精英,旨在探寻能源行业发展新机遇,传播能源战略新理念,弘扬能源行业好传统,推动科技创新新观念,创造企业合作新纪元。
    5月25日,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围绕能源科技、能源开发、节能降耗、能源投融资、能源外交战略等能源领域的焦点问题,举办了电力、煤炭、石化、新能源、节能及能源产业投融资五大峰会。 
    在此次论坛上,国内外能源领域专家解读了2007年我国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重点解析了电力行业的“节能与环境保护”、“电网安全与灾难防范”,煤炭行业的“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降耗等焦点问题,并展示了能源科技的最新成果、传播着能源战略的创新理念。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需要一次能源32亿吨以上标准煤,能源消费将比2000年增长2.5倍。“十一五”末,我国原油消费量将达到3.3亿-3.5亿吨,缺口为1.5亿吨以上,需进口天然气200亿立方米。2020年原油缺口可能加大到2.5亿-2.7亿吨,我国将面临更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面对上述情况,出席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的电力、煤炭、石油和化工领域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剖析各自领域形势,为能源可持续发展支招。
    电力:存在深层次矛盾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 
    “我国电力工业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深层次矛盾。”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野平指出,电力工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电源结构不尽合理。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50841万千瓦,其中火电、水电、核电分别为38413万千瓦、11652万千瓦、685万千瓦,分别占75.6%、22.9%、1.35%,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所占比重较少。这样的结构使得电煤资源与运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其次,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电力发展一直延续“重发轻供”的状态,输配电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 
    第三,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问题较为突出。 
    第四,电力体制和发展机制没有完全理顺。电力规划和产业政策执行乏力,电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的机制尚未建立,电力监管还较为薄弱,电力工业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长远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为更好地促进电力发展,理顺电力矛盾,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栾军透露,国家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十一五”末实现华北—华中与华东同步联网,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王野平表示,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国家电监会将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为电力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环境;继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组织实施电网企业内的发电资产变现工作;进一步加强电力技术标准化工作,加大电力设备技术监督工作力度。 
    王野平建议,国家应有效调整电源结构,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序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同时,继续加强电网建设,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适应各项要求,加快推进电力投资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加快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建议加快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他建议,结合煤炭储量、水资源、环境空间等问题,继续深入研究煤电基地的最终可开发规模,加大开发力度,集约化地建设大型煤电基地,作为转变电力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经济转型是首要任务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储采比可达百年以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称,预计到2010年我国煤炭需求总量将达到26亿吨,国内13个大型煤炭基地到2010年煤炭产量将达到22.4亿吨,占全国产量的86%,这意味着2010年我国煤炭能够自给自足。 
    但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目前,煤炭工业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差距较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难以适应需要、重特大事故尚未有效遏制、煤炭产能过剩等问题,都在影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煤炭工业面临着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王显政表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但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小煤矿事故多发,小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和国有大矿安全基础薄弱问题仍然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濮洪九指出,促进转型是煤炭业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他表示,首先,应适度控制煤矿建设规模和速度。根据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煤炭供需关系,及时调整煤炭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控制煤炭资源投放和煤矿建设核准数量,及时调控产量规模,控制煤矿低水平重复建设。其次,把住煤矿准入关,提高办矿门槛,减少煤矿数量。同时,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另外,要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煤矿,实现煤矿现代化。濮洪九表示,要全面提高煤炭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开展建井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为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供技术支撑;发展洁净煤技术,加快煤炭洗选加工、煤炭转化和煤化工、多联产等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实现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发展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促进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提高煤矿抗灾能力;发展煤矿机械制造技术,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发展煤矿信息化技术,推进煤矿设计研发信息化、煤炭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煤炭产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黄毅表示,安监总局将瞄准煤炭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基础课题,组织开展30项重点科研攻关和30项重点技术推广,推动煤炭工业走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石油化工:进口依赖程度加大保障石油供应成关键 
    中科院院士严陆光表示,预计2050年我国石油耗量将超过8亿吨,而国内产量由于资源和生产能力的限制将稳定在2亿吨左右,进口依赖程度将达到75%,因此,保障石油供应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问题。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目前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存在提高国际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特别是化工行业的工艺技术及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落后15-20年。其次,存在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加之高耗能产品的无序发展,加剧了资源的不足。第三,存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的矛盾。 
    严陆光表示,降低交通耗油对保障石油供应意义重大。他说,交通运输是耗油大户,我国石油耗量的增长部分来自交通运输的发展,从节流着眼,汽车动力系统必须向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和排放洁净化推进;发展节能、代用燃料与电动汽车,尤其应推广电气化轨道交通以及以燃料电池车为主的氢能交通,并且实现产业化应用,有效提高节油效果。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表示,应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鼓励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对氮肥、纯碱、烧碱等高能耗行业,应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整合和产品延伸,提高经济规模,降低资源消耗。 
    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1008家高耗能企业中,石油和化工企业占340家。李勇武说,抓好这些重点企业,就抓住了石油和化工行业一半以上的能源消耗。 
    李勇武表示,要依靠技术进步为循环经济和节约能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开发和推广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