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村公路通达率全国第一

2007-3-24 11:0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提前而至的这个春天,把最早的喜讯捎给兴化的农民兄弟——

3月5日,江苏省交通厅副厅长杨根林来到兴化,现场解决江苏最后40个行政村不通公路的问题。兴化,是江苏省水乡中的“水乡”,里下河的“锅底洼”,前些时,省交通厅领导得知兴化仍有40个行政村不通公路,春节期间专题进行了研究,及时拿出特殊政策予以扶持,以让这个水乡彻底告别“无舟不行”的历史。而解决兴化公路问题,恰是江苏省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实例。

  “要想全面达小康,先让公路通村庄” 

  人们常说“要得富,先修路”,而江苏省农民如今更实在,把这句话改为——“要想全面达小康,公路尽早通村庄。”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在去年提出:5年时间全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到2010年全省行政村和集中居住点的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真正实现“村村通”。 

  这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农民兄弟作出的庄严承诺!去年,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在前几年不懈努力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四个一”的新目标。即:全省建成农村公路100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桥梁1000座,解决1000个农民集中居住示范村的通达问题,扶持1011个经济薄弱村的通达道路和危桥改造。至此,江苏省已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5万多公里,全省100%的乡镇、99.7%的行政村实现了与灰黑化等级公路相连通,农村公路通达率居全国第一。 

  “走在大路上,心情特别爽” 

  省交通厅厅长潘永和介绍说,农村公路不仅具有“即时效应”,更具有不容忽视的“乘数效应”:农村公路通到哪里,哪里的农村经济就活力四射,农民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 

  道路通达,带来了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巨变。对此,广大农民的经历最真切、感受最深刻。 

  盱眙县的蛤腰村、花园村四面环水,过去仅靠摆渡出行,通了公路后,这里改传统粮食种植为蔬菜生产,去年每亩增加纯收入1000元,人均年收入净增加1116元。著名革命老区黄桥镇78.6公里的通村公路修建完成后,新增私营和个体商户119个、三产从业人员2031人,连投资800万美金的数码项目、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的屠宰养殖加工企业,也纷纷落户该镇。 

  这是一个农民自己讲述的故事:赣榆县青口镇受益于农村公路,近千农户购置了电动自行车,就连大庄村60多岁的老农苗龄之也从县城买来一辆。邻居小伙问他为啥赶时尚,他乐得合不拢嘴:“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我的心情特别爽,一下子年轻了不少呢!你说这‘电驴’我骑得骑不得?” 

  “好公路在养,好日子看长” 

  “三分建设七分养”,这句很有点专业水平的话,如今却成了江苏省许多农民的“口头禅”。一次,一位运输个体户骑着摩托车撞坏了路边的几棵绿化树,几位村民马上自觉地围上去,非让他赔偿损失不可……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江苏省还积极探索符合省情的公路管养新模式。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省交通厅认真研究农村实际,请乡镇长和农民当参谋、出主意,起草了《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意见》和《江苏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并大力推进示范点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从“以建为主”向“建养并重”转变。各地也纷纷出台管养办法,安排专项资金,明确专人管养;广大农民兄弟更是爱路护路,成为农村公路“义务管理员”。 

  不仅要“建好路”、“养好路”,江苏省还特别注重“用好路”——同步建设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让更多的农民兄弟享受农村公路带来的实惠。载至2006年底,全省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已达16183个,班车通达率达到97.9%。 

  难怪,农民们会喜不自禁地说:“有了好公路,好日子在天天看长呢!”(陈 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