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要向现代服务产业转型

2007-3-15 20:5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前中)在延安视察农村公路  
   
      记者: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国交通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的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盛霖:我们按照“十一五”交通工作的基本思路,一手抓“十一五”六件大事的精心筹划,一手抓2006年10项重点工作的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交通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的成果。编制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编报制定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等一批《规划》、《纲要》和《意见》,增强了交通发展的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全年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包括155万公里村道),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沿海港口新扩建泊位252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44个,新增吞吐能力4.95亿吨。内河港口新增吞吐能力6720万吨,改善内河航道里程521公里。  
   
      第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2.5万公里。共建设农村客运站8711个,停靠站点2.93万个,又有19759个行政村新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通公路率达84.1%,客车通达率83.2%。  
   
      第三,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全年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184.4亿人和2.1亿人,旅客周转量10136亿人公里和74.9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7%、5%、9.1%和10.5%;完成货运量146亿吨和24.4亿吨,货物周转量9647亿吨公里和5390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8%、11.9%、11%和8.5%。全国港口完成吞吐量56亿吨,同比增长15.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6%。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65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日照港、南通港进入亿吨港行列,我国目前已经有12个亿吨大港。  
   
      第四,交通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取得新的成效。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管理架构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搜救能力建设;早准备、早检查、早安排、早落实,加强防台防汛工作;按照“三关一监督”职责,加强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  
   
      第五,行业创新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召开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提出加强理念、科技、体制机制和政策“四个创新”。制定下发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指导意见》,分解落实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各项任务并制定了实施方案。  
   
      第六,交通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加大了交通立法责任制的实施力度,编制实施了交通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有1件和3件交通立法项目分别列入了今年国务院一类和二类立法计划。  
   
      第七,交通对外交流合作开创新的局面。与周边国家多双边合作不断深化;与发达国家的交通合作进一步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交通合作更加密切;在多边国际合作中,积极参与了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多边国际合作,承办了国际航标协会第十六届大会。  
   
      第八,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召开了全国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一五”行业文明建设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开展“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活动为载体,把行业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记者:去年7月,交通部党组提出,在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过程中,要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如此强调交通运输业的服务功能,令人印象深刻。  
   
      李盛霖:我认为,服务是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交通运输的作用作过经典的论述: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这种位置的变化就是向乘客和货主提供的“服务”。在我国经济产业布局中,交通运输一直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发挥着支撑经济发展、引导生产力布局、沟通城乡、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公路、港口、航道等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直接承载着“人和物空间位置移动”的运输服务,为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提供基本条件。交通运输的服务属性十分突出,在国民经济产业构成中又属于服务业范畴。交通运输提供的生产性服务,面向国民经济的所有生产部门,服务过程贯穿于社会生产、流通的各个方面,是与国民经济其他生产部门关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交通运输提供的消费性服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普遍性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所有社会群体和个体。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并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  
   
      记者: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交通部长,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李盛霖:发展服务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都发生在一个国家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收入水平转变的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这样的历史阶段。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意味着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发展服务业不仅能扩大就业,而且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性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与交通活动愈加频繁,交通服务的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发生了新的变化。发展服务业是提高整体国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交通运输是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依托信息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的机动性、便捷性,降低运输成本,就能促进整体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当前,交通运输要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产业转变。  
   
      我们必须站在世界交通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的角度审视中国交通发展水平,站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审视交通适应能力,站在人民群众对交通需求的角度审视交通服务水平,站在行业以外的角度审视交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水平。  
   
      记者:交通工作要做好“三个服务”,主要抓哪些工作?  
   
      李盛霖:我们提出“三个服务”,既是对多年来交通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交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更是对交通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新认识。  
   
      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这是交通工作的总任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强化管理,抓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重点物资、农副产品、外贸货物的运输保障,做好抢险救灾的应急运输,实现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水平更高的货畅其流、人便于行,把运输保障和运输服务落在实处。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农村公路面广、量大、保通保畅任务重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解决好建养管运的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这是交通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既要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又要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让人民群众出行放心;要不断增加交通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运输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记者:在贯彻落实“三个服务”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李盛霖:长期以来,交通处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状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往往容易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对发挥现有设施的效率和提高服务水平关注不够,重增长、轻服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交通增长转型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发展模式、发展重点、有效供给必须随着需求变化而加以调整。强调做好“三个服务”,就是要求交通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转变发展理念、明确发展内涵,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交通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以生产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发展转变。  
   
      记者: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全局下,怎样看交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李盛霖:我认为,交通发展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中央已经把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方面。交通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将在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中央把努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地区发展不协调作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任务,交通在沟通区域和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将会更加凸显。三是中央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发达国家已经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向服务业,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这就要求不仅要发展国内便捷的交通服务业,而且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连接全球服务系统的运输网络。  
   
      至于面临的挑战,简要地说,一是我国的服务业正在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迈进,交通是传统产业,如何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还没有破题。二是资源、环境对交通发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没有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路子。三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为交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还没有探索出积极促进建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效途径。四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交通方式的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及个性化需求增强,对交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同时,目前交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交通结构不尽合理,有效供给不足;公路、水路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不够,运输效率不高;交通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消耗多,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交通面临的环境压力增大,与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要求有差距;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交通行业管理水平还不高,与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有差距。  
   
      记者:对于交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你们有什么应对措施?  
   
      李盛霖:我们将采取的主要举措有:  
   
      ——调整结构。要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公路水路交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公路水路交通与综合运输体系的关系;公路交通与水路交通的关系;公路水路交通各自内部的关系。当前要重点抓好投资结构、基础设施结构和运输结构三个层面的优化与调整。  
   
      ——转变方式。当前,要高度重视能源、资源和环境对交通发展的刚性约束,切实摆正交通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推动交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路子。  
   
      ——注重创新。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为引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政策创新为保障,为做好“三个服务”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强化管理。进一步创新交通公共服务体制,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交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交通建设、运输管理、安全监管中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安全理念牢牢植根于交通规划、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反应和安全防控体系,提高事故预防、人命救助和事故处理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满意放心的运输服务。  
   
      记者:谢谢您的介绍,并祝2007年交通运输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