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出版物流的大中盘构想

2007-3-14 18:0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出版社自办发行和零售商直接面对出版社的情况只是一个阶段现象,出版与销售之间这种‘多对多’的关系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对专业分工的要求。出版与零售之间需要专业、统一的中盘商。”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做了多年发行副总的刘国辉,对中国图书发行业现状早已一目了然。
    所以,4月底,当他以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身份再次说出这番观点时,没有人会怀疑,“大中盘商”就是新华书店总店未来的目标与定位。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总店摆脱多年来渐渐形成的被绕过、被架空的尴尬境遇。
    股改“重生”
    中国的出版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时迎来了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最直接的表现是,全国出版社数量从最初的50家,迅速发展到今天的五六百家。出版社数量和图书供应量在激增,传统的发行通道——新华书店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却没能及时跟上。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行业务链条中,“出版→一级批发→二级批发→零售”各个环节的分工是固定的,当时的出版发行制度不允许各省店直接从出版社购书,各出版社也不能直接将书批发给各地的分销机构,新华书店总店稳坐“一级批发商”的位子,只要等“二级批发商”各省店来定购就行了。
    随着出版发行制度的放开,出版社需要更为零活的发行通道,而新华书店系统受体制限制,改革却十分缓慢和曲折。
    2001年10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投标制度开始试点,教材市场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新华书店系统的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但是,从这一步中直接受益的似乎只有各省店。因为,各省店对本地的教材发行总归占有一定优势,一旦放开,这一块业务很快就被各省店瓜分控制。
    与此同时,出版社纷纷寻求自办发行,“二渠道”书商等发行通道也应运而生。这样一来,教材以外的图书发行也开始绕过新华书店总店进行。这就样,在传统出版发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新华书店总店这个一级批发环节的脚步就落后于出版、二级批发和零售等其他环节,总店被排斥在业务链之外,位置越来越尴尬。
    “目前的情况是,各省店可以从总店进货,也可以不通过我们。作为中盘批发商,控制不住零售就等于失去了业务的支撑,总店就成了空中楼阁。”刘国辉说。
    其实,中国图书市场一直缺少一个大的中盘,刘国辉认为,各出版社自办发行只是当时的权宜之计,长远看来,出版社都去做发行是不太可能的,他们也希望有专业的中盘商来分担他们的发行业务。而目前,即使是市场化发展最快的上海、浙江、江苏、四川和辽宁等新华书店系统,也并不能扮演全国性中盘商的角色,因为各省店业务主要分三块:一是面向本省的图书零售商,二是中小学教材,三是一般图书的批销,其中绝大部分是新华书店系统内的业务关系。
    但是一直以来,总店也只有一个“中盘”的雏形,由于受到国企两大弊病——体制和机制的限制、融资渠道短缺——的制约,不能做实。所以,股改就成了总店重生的希望。
    事实上,刚刚于月前正式挂牌的“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简称新华出版物流通),就是将新华书店总店原有“出版物发行主业”剥离出来,成立新公司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产物。新公司由新华书店总店等11家出版发行单位和有关投资公司共同投资3亿元人民币组建。总店只作为投资方参与股改,可以避开总店整体改制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的政策限制。据称,新华出版物流通是中国第一家注册资本过亿、中外共同投资、出版与发行机构组合、专营出版物发行业务、面向全国的发行中盘企业。
    连接上下游
    实际上,为了在新的市场格局中确立自己的位置,近两年来,新华书店总店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投入建设自己的网点。但是受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在现有的不足200家网点中,总店全资拥有的不到20家,其余大部分都是总店与当地各类投资机构合作投资的,总店占有股份在30%-40%之间不等。
    “总店原本在各地的零售上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必须与当地的实体机构合作。”刘国辉的话已经说明了总店面临的不利局面。据了解,新华书店总直营的销售网点多数在北京,其他分布在江西、山西和成都、沈阳等省市。即使加上合资网点,总店目前控制的销售网点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布局。而与总店合作的机构中,有出版和非出版单位、国有和民营资本,但没有当地的新华书店系统单位。
    “我们的网点与各省新华书店系统的确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刘国辉说,“不过,也有合作。”他表示,如果各省店与总店的业务关系维护得很好(进书量足够大),总店一般不会到当地发展网点(不与省店正面竞争),反之,总店就可以通过自建的网点保证“我们的书也能铺得下去”。同时,总店还利用资本纽带紧密与各地合作方的关系,“这样,在差不多的条件下,他们都愿意从总店手中进书,支持我们的中盘批发业务。”从刘国辉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总店与各省店之间新的竞争关系正在形成。
    刘国辉说,未来,那些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地区最可能成为总店的突破点。比如云南、新疆、贵州,这些地方的省店除了中小学教材外几乎不做其他图书发行,总店可以与他们合资建立销售终端。
    所以,“现阶段,建网点并不是总店最急迫的任务”。已是注册资本3亿元的新公司掌门的刘国辉说:“未来三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立体的,可以支持总店业务的中盘发行结构。”此外,在上游方向,新华书店总店加紧了与出版社的合作,建立多种多样的代销、包销模式。
    目前,新华出版物流通虽然在理论上具备了科学合理的产权关系。但是,要想让总店原有的行业经验在新的体制下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还需要做许多细节上的调整,比如对从总店调到新公司的员工进行培训等。
    “总店的情况太复杂了,股改的变数也可能非常大。”刘国辉说,正是考虑到这些,总店在引入外资时,坚持了“将主业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原则。据说,这正是名气不大的英国派可多公司最终入选的原因,“它们只是股权投资,不参与主业的管理”。
    资料显示,新华书店总店作为新华出版物流通的相对控股股东出资1.2亿元,占有40%的股份。北京博恒投资有限公司、英国派可多投资有限公司(PACPOLY)作为战略与资本运作并重的投资主体,分别投资9100万元人民币和8100万元人民币,占有公司30.6729%和27%的股份,其余股份由北京紫禁城投资公司和7家国有出版社共同持有。此外,新公司的董事会910名成员由新华书店总店4名、中国地图出版社1名、北京博恒3名、英国派可多2名组成。而公司管理层全部来自新华书店总店,董事会只派驻一名财务总监。
    刘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