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如何通过3PL管理亚洲地区物流

2007-3-14 15:3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由于地理环境、语言、文化以及时区的差异,许多在亚洲开展的经营活动的高科技企业都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正在寻求适合自己的物流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复杂的形势,精明者往往与经验丰富的3PL公司结伴经营。
    惠普/康柏、Solectron、思科和微软都发现,拥有一个经验丰富的3PL伙伴将有助于管理高科技产品在这一地区的复杂物流。但要想获得成功,其关键因素在于:3PL公司必须对亚洲颇为熟悉,并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拥有懂得当地语言和文化的本地管理人员,同时这家3PL企业还必须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因为这家3PL公司可能会管理中国三角地区中多家工厂的原材料中心,也可能负责亚太地区大型物流中心中成品的整合拼箱,也有可能会在全球从事货运代理。
    过去10年中,通过使用“合同生产商”,科技企业成功地设计并实行了更灵活的供应链运营,这使生产活动从高成本的欧美转到亚洲,尤其是高速增长的华南地区。但这种经营模式在扩张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产基地和市场远离运营中心,通常意味着复杂程度和风险的提高。
    作为一家全球性物流企业,BAX以香港、深圳和广州为基点,不断加强在中国市场上的力量。对客户来说,这就意味着BAX有能力满足客户的配送和时间上的要求,BAX的网络使客户能够在36小时内把华南地区生产线上的产品运到美国。另一方面,BAX还帮助许多客户把零部件和产品运进中国市场。
    在亚洲,BAX为客户提供基于RosettaNet的供应链服务。RosettaNet是由电子企业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其目的地在于促进互联网商务标准的协同发展和迅速实施,创建对于全球技术市场来说至关重要的开放的电子商务程序。
    由于BAX对跨境贸易的了解,惠普选择BAX作为其数码相机的物流伙伴。惠普公司的零部件都是从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采购而来的,运到BAX香港公司及时整理。BAX对其分拣,以满足惠普生产中对数量的精确要求。
    在文化、语言、宗教和气候全然不同的地方拓展业务和市场,将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负担、改变通讯结构。要成功地适应亚洲生产的环境,关键在于公司与合同生产商之间的关系。为了保持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许多合同生产商建立了战略性“样板中心”,生产标准化、体系制度化。
    领先的IT企业一般与许多地区的数家合同生产商合作,由于每年都会冒出许多新的合同生产商,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下,把某一家合同生产商作为生产和客户之间供应链环节是不现实的。显然,在这种形势下,整个亚洲范围内的供应链及其系统运营也不可能逐个对合同生产商单独管理。
    现在,虽然大多数科技企业都与国际性或区域性物流企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但还有许多企业对于能否与3PL公司有效合作而犹豫不决,因为它们将要外包给3PL企业的业务过去曾是自己的核心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步通常是对3PL进行评价。这一步决定了3PL能否在亚太地区与供应链革新同步,企业的投资是否值得。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