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 推动外经外贸大发展

2007-12-29 13:0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共喀什地委委员、行政公署副专员:周 利 
  外贸兴,则百业兴;出口旺,则百业强。外贸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希望和力量。对于区位独特、口岸众多、历史悠久的边陲重镇——喀什来说,在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这里一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中国西部最早、最重要的国际商埠。喀什历史上曾因贸易而兴盛,也随贸易中断而滞后,变成一个我国西部内陆交通闭塞的“口袋底”。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党中央实施“向西开放”、“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等战略的不断深入,各级党政大干快上信心的不断增强,喀什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最近,国务院下发了32号文件,给予南疆三地州快速发展一系列的特殊扶持政策,让步入经 济快车道的喀什看到了更加美好未来的曙光,大开放、大发展时机已经成熟,再造“西部深圳”已不只是愿望。
  一、喀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殊重要地位
  从历史上看,喀什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南道、北道、中道都在这里交汇。喀什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通商贸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上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就从喀什运往欧洲,曾有“货如云屯,人如蜂聚”的繁荣景象,被誉为“东方开罗”。喀什与周边各国具有趋同的社会人文渊源,贸易交流历史悠久,具有开展城市间、区域间经济合作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区位上看,喀什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具有“五口(岸)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优势。区内有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国际机场五个一类口岸和新怡发二类口岸对外开放, 边境线888公里,面对着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阿富汗等五个国家和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三个国家十几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这种区位优势不仅国内没有,而且世界上也极为少见。
  从地理上看,在中亚弧形的经济圈中喀什处于中心,是我国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天然路桥和黄金通道,从喀什经中亚到达欧洲、非洲、北美洲等地比走海路要近数千公里。随着1999年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贯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开放和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航、喀什至比什凯克及伊斯兰堡旅游客车线路的开通,喀什结束了过去封闭的历史,一跃成为我国与中亚、南亚和西亚进行经贸合作的承接地和聚合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战略地位极为突出。
  从市场前景上看,中亚和南亚国家是一个远没有充分开发的巨大消费市场。在喀什的西北方是拥有5600万人口的中亚五国,南面是拥有12.5亿人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喀什与中亚、南亚形成经济圈,将使喀什的市场放大数百倍。目前,中亚各国包括南亚的巴基斯坦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轻工、纺织、食品工业落后,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和各种消费品不能自给,要大量进口才能保证本国市场供需平衡。据专家预测,在未来15—20年里,中亚、南亚各国绝大部分消费品仍然依赖进口,这对新疆和内地的投资者来说,是进入中亚市场的最佳时机。
  从能源安全上看,中亚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陆上走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在设备、技术、管理和资金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而中亚国家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是仅次于波斯湾和西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储积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能源库之一,中亚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的中国来说显得格外重要。无论从地缘政治利益还是地缘经济利益来看,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并积极参与到该地区的能源开发项目中去,都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作为进入中亚、南亚的唯一陆地通道,喀什在打造我国战略能源安全通道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地位。
  二、喀什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全新定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一直高度重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断。特别是新世纪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总体战略。2006年9月和今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新疆时相继指出,“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支点……”。两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今年9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针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文件包含了工业、农业、能源等十一个方面共四十条,条条都是我们发展的阳光和雨露。文件指出:“吸引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新疆,充分利用乌鲁木齐、喀什等交通节点,建立中转集散基地和仓储配送中心,以及一些以产品出口为主的商品交易市场”、“利用口岸区位优势,鼓励发展边贸、商贸流通业和进出口加工业。将喀什市建设成为面向中亚的区域性商贸、旅游中心城市”、“重点扶持南疆三地州发展,积极解决南疆地区贫困问题,逐步缩小区内南北发展差距”。党中央、国务院对南疆三地州特别是喀什的发展和稳定在国家总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全新定位,将喀什视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对喀什寄予厚望。
  三、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的重心地位明显凸现
  自地委、行署2003年提出“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发展战略以来,各级党政按照 “贸易先导,旅游开路,特色产业支撑,工业增值”的发展思路,依托集群口岸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全地区外贸进出口额仅为1500万美元,在全疆15个地州市中排名倒数第四,到2006年外贸总额达到4亿美元,在全疆排名第五。2007年1—10月,贸易额已实现7.8亿美元,年底有望实现10亿美元。外贸出口规模企业也迅速增长,2005年进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只有2家,而2007年1—10月已有11家企业超过1000万美元,3家企业过亿美元。
  1、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我区对外开放水平。我区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喀交会”,在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举办中国新疆商品展览(展销)会,还每年组团参加西洽会、津洽会、乌洽会、厦洽会,疆内外各类企业都踊跃参会参展,喀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目前已与周边3个国家的5个地州签订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和缔结友好地州(市)协议草案,先后邀请巴基斯坦等10多个中亚南亚及中东国家的商人5000多人次来我区开展经贸合作与交流;邀请美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个欧美、亚洲国家代表团来我区开展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随着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目前喀什已与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等16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比2005年增加了7个。
  2、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拉动了招商引资,推动了工业化建设。近年来我们以周边国家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招商引资针对性。2006年落户我区的各类企业达358家,其中青岛海信、宁波雅戈尔、山东东阿阿胶、屯河、冠农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及上市企业纷纷落户喀什,有效提升了我区工业化发展水平。同时,加大园区建设力度,筑巢引凤。目前全区已规划建设了17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已启动面积6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230多家,已投产110多家。2006年落户我区的企业出口工业产品1488万美元,同比增长9.75倍;2007年1—10月,工业产品出口1771.28万美元。
  3、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2006年,喀什地产品出口量已突破10万吨,出口额达3794万美元,同比增长197.6%。其中,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56266吨,货值2306万美元,占地产品出口总额的60%,增长103%,仅这一项农民人均增收达70元左右。2007年1—10月我区出口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达54845吨,货值2653.92万美元,农民人均增收70元以上。这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还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目前,全区已有91个水果、蔬菜基地在国家检验检疫部门注册备案。其中水果生产基地80个,面积19.7万亩,产量32.8万吨;蔬菜生产基地8个,面积6万亩,产量21.5万吨;果蔬保鲜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量5万吨。
  4、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税收,推动了经济增长。据统计,今年1—10月,喀什地区28家重点外贸企业交纳各种税费2290.69万元,其中上交自治区及中央财政1460.12万元,交地方财政达830.57万元。据海关统计,2006年全区外贸实现关税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3%;今年1—9月,实现关税8938.96万元人民币。GDP对外贸依存度从2001年的1.7%升至2006年的18.8%,增加了17.1个百分点,今年预计将达到33.75%(按GDP200亿元测算)。外经贸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出口加工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而且带动了运输、仓储、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5、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从事外贸的各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其中:雅戈尔、三信、屯河、冠农、秦来实业、晋伟高新建材、远东陶瓷、阿米娜等出口生产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便达3000个,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区新增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四、喀什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喀什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年至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由4.18亿元增至164亿元,增长39.2倍;地方财政收入由2137万元增至8.45亿元,增长39.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9元增加到2072元,增长42.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41元增加到7938元,增长18倍。但是横向比发展差距还是很大,贫穷欠发达仍然是喀什的基本区情。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新疆平均水平差67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差1515元,进出口总额占全疆的百分之五,占全国的万分之二。但是发展上的差距蕴藏着巨大潜力和后发优势。 
  喀什是典型的农业大区,现有800万亩耕地,1500多万亩后备耕地,地表水年径流量1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50亿立方米,是全国五大灌区之一,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粮食年产量200万吨,棉花年产量800万担,是全国最大的地区优质商品棉基地。牲畜存栏1500万头(只),年肉产量30万吨。喀什现有林果320多万亩,年产量120万吨,是世界六大果品资源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干坚果基地,2010年将建成500万亩的特色林果业基地。喀什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63种,石膏储量居全国前茅,蛇纹岩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铜、铁等矿藏储量丰富。喀什口岸众多,区位独特,对周边国家首都的销售半径均在1000公里以内,是我国实施 “东联西出、西进东销”的最佳承接地。喀什是中巴铁路、公路,中吉乌铁路、公路和喀什至和田铁路的交汇点,不久将真正成为国际大通道的枢纽站和我国向中亚、南亚、西亚进出口贸易的中转站。喀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为建设面向中亚的区域性商贸旅游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我国相继与哈、吉、乌、塔、土等五国分别签署了政府间经贸合作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与巴、吉、哈等签署并启动了四国国际联运协定,与巴基斯坦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巴一切贸易壁垒都将拆除。今年8月、11月相继召开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议和总理会议都对加强中国与独联体国家间的经贸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更重要的是全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已经聚集起了思进盼富,大干快上的豪情与干劲,这些优势和潜力将为喀什的大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五、站在新起点,创造新水平
  喀什的发展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具备,我们必须依托独有的区位、口岸、资源、旅游、民族文化等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西进战略”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和争取国家的特殊扶持政策,按照“贸易先行,产业联动”的思路,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1、观念更新。思想解放才能观念更新,招法创新。要借鉴国际和国内各地的先进经验,超前思考,超前谋划,真抓实干,举全区之力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用足用好国家给予南疆地区的特殊扶持政策,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彻底摆脱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传统思维模式;彻底转变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的做法;彻底破除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观念;彻底解决创新招法少、管死办法多的问题。打开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亮出大手笔。
  2、政策更优。要在充分利用国家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努力争取有利于沿边开放的税收政策、边境贸易政策、边境自由贸易区政策等。利用我区优势资源建立棉花、林果等全国性交易市场。积极向国家申请将喀什中亚南亚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的工业园区或出口加工区,争取更多的外贸优惠政策;争取实行与周边国家边境工业园区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保税区”等形式促进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争取把“喀交会”提升为国家级展会,创办集展示、信息、洽谈、投资和交易为一体的喀什博览会;争取在项目审批核准上以及土地管理、金融体制等改革实验先行先试,主动与发达地区开发区和企业在喀什设立异地产业园,坚持只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激发创新的政策就大胆的实践。继续实行鼓励外贸出口的奖励政策,保持进出口额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以吸引更多国内大中企业落户我区。
  3、通道更畅。要争取国家尽快实施中吉乌国际铁路、公路,中巴铁路、公路,喀什至和田的铁路等建设工程,争取将南疆铁路直通内地的火车起点站延伸至喀什;争取尽快开通喀什至杜尚别、比什凯克、新德里、坎大哈等周边国家首都的国际航线;开通喀什至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内地重点城市的航班;做好中印、中阿边境口岸开放的调研和论证,尽早打开中国与印、阿两国的贸易大门,真正形成“东联三大经济圈,西通四大出海口”的商品流通格局,全面打开中国商品走向世界的西部通道。
  4、通关更快。为加快通关速度,积极争取在喀什设立落地签证机构,授予发放对周边国家外商“一年多次往返”签证的权力;充分借鉴中巴边境通行证的管理模式,在中塔、中吉边境地区使用“边境通行证”,使双方人员无需办理护照便可通达指定的边境地区;加快卡拉苏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能力;实现行政管理体制统一高效,口岸监管协调,海关监管、检验检疫手续简便,监管诚信体制建立的“大通关”格局。
  5、环境更佳。努力创造优良的社会秩序,成立企业投资服务中心,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无论是中央、自治区以及地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都要牢固树立“投资兴业者是上帝,招商引资者是功臣”的理念,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经济发展”的意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全心全意为加快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同时,还要认真开展“一条龙”办公、服务经济转变职能大家评和机关效能监察等活动,认真落实机关限时办结制、部门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使投资者来得放心,干得叙心。
  6、企业更强。要充分引导各外贸企业规范经营、合法经营、诚信经营,利用喀交会和国外展会为企业提供接触国外企业、商会和客商的机会,组织企业赴周边国家考察市场,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来提高企业分析、预测经济趋势和市场能力。企业自身要强化管理,加强对经济、法律、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人员的技能。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积极为企业争取中小企业开拓资金,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把企业做强、做优、做久,成为“百年老店”。
  7、服务更好。牢固树立“企业第一,服务第一,效率第一”的理念,以企业为根本,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尽心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口岸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理念,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要跟上去、靠上去搞服务,继续实行外贸企业A级信用制度,农产品出口原产地检疫等做法。外汇、金融等垂管部门也要加大工作力度,在出口退税、贷款等方面对落户企业予以鼎力支持。要继续实行地区外经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外经贸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协调解决在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外经贸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8、人才更多。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以大量的专业人才如企业管理、物流产业、精通外语的人才等作支撑。为此,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柔性”人才流动机制在人才招聘、人才选派时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专业人才聚集喀什。要向对口支援省市建议选派农业、工业、外贸、城市规划、旅游、卫生、教育等各类优秀专业人才赴喀工作。制定培养外贸、经济管理人才专项规划,通过委托相关院校培养、选配人员到内地学习、挂职,邀请内地专家来喀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培养一批外经贸管理人才和外贸业务骨干,为适应大开放、大发展、大外贸的需要而改变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
  9、水平更高。各级领导特别是经济战线的党政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广大党政干部不仅要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知识的驾轻就熟,还要有领导工业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本领,要充分把握我国已经开始的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契机,把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把握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自加压力,认真学习世贸组织规则、市场经济规律、涉外经济管理等新知识。要及时了解周边国家政治、社会、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强化对企业的引导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与周边国家政府、企业打交道的能力,尽快形成全区的优势和支柱产业。
  在国家大力实施向西开放战略中,只要有党中央对南疆三地州的特殊扶持政策,只要有“大交通”环境的改善,只要有国际市场的需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喀什,随着大通道、大口岸建设的日益完善,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气魄,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东联西出,西进东销”力度,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原载《喀什日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