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库存,离企业并不遥远

2007-12-28 12: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据统计,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30%左右,其中,库存费用大约占35%,对于许多制造业和分销商来说,不断增长的库存量已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企业管理者希望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零库存,确保物料供应和产品分配更合理,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完善的信息机制
   ——实现零库存的核心
    库存成本降低的潜力比任何市场营销环节都要大,成功的物流战略大都以尽可能低的金融资产维持存货,在对客户承担义务的同时实现最大限度的流通量,以保证利润最大化。
    海尔通过建立信息增值机制,实现零库存、零运营资本以及与客户的零距离。通过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和订制平台,海尔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起紧密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动态企业联盟,实现了企业和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互动。此外,海尔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形成“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的闭环系统,包括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以及客户服务响应CallCenter系统,形成了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链接的集成。
    戴尔推行“黄金三原则”,即摒弃库存原则、与客户结盟原则和坚持直销原则,提出了“以信息代替存货”的核心理念,实现了与供应商准确的信息交互,进一步缩短生产线与客户的时空距离,以减少库存。市场数据显示,戴尔在全球的平均库存天数在8天之内。
    三洋能源公司则采用以信息化流通代替传统运作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全面监控下游客户每日的进销存情况,及时进行补货,上游的供应商则及时掌握企业原料的库存情况,及时补货,实现企业对产品、原材料等的电子化、网络化采购,使存货量保持在最低水平。
    无论是信息增值、以信息代替存货,还是以信息化流通代替传统运作模式,都说明信息在现代企业运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完善的信息机制是企业实现零库存的核心所在。
构建信息密集型企业
    ——实现零库存的基础
    构建信息密集型企业是实现零库存的基础。通过这个新型企业,可以打通企业与用户间的商流信息,打通企业与供应链资源间的物流信息,从而实现企业信息流的通畅。
    潜在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产品库存的需求,通过CRM机制和电子商务的B2C业务,可以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零距离接触,使客户与企业间的信息同步,进而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客户的订单信息则依赖于企业后台执行系统的快速响应,这要求打破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无论是海尔、戴尔还是三洋,其后台系统都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传递到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财务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缩短了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此外,采购问题的处理也很重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采购,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往往为库存而采购。SCM和电子商务的B2B业务是强化与供应商联盟的基本手段。通过电子采购平台和订制平台,与供应商和销售终端建立紧密的联盟,达到双赢的目标,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的转变;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的协同以及强化对外部资源的管理,实现协同采购,进而实现全球采购、在线采购、集中采购、即时采购等多种高效采购模式。以海尔为例,他们已通过3个JIT(JIT,Just In Time的简称,译为准时生产方式)打通了一个个库存环节。JIT采购按照计算机系统的采购计划,需要多少就采购多少。其中,JIT送料是指各种零部件暂时存放在海尔立体库,然后由计算机进行配套,把配置好的零部件直接送到生产线;JIT配送则基于海尔在全国建有的物流中心系统,实现在全国范围的快速送货。
灵活的管理策略
    ——实现零库存的重要手段
    一个企业应该以务实的态度权衡建设成本、管理成本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管理能力和水平,并通过采取灵活的管理策略,逐步向零库存的目标迈进。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库存问题的实质表现为库存管理的能力以及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完全意义上的零库存是不存在的。一个好的库存策略不应该是为了准备应付某种情况,而应该是为了准时供货,建立一个准时制的库存,以维系企业运行所需的最小库存,做到按时按量供应。应该说,与供应商和客户结成可靠联盟是实现准时制库存的基础。
    寄售是企业解决库存资金占用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已被海尔成功运用。通过寄售库存,生产企业把维护库存的财政负担转嫁给上游供应商,而使企业本身保持安全库存。一种情况是生产企业请供应商在自己方便的位置存储物料,既可确保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的及时供应,又大大减少了物料库存资金占用;另一种情况是生产企业在分销商、零售商所在地的资源库存放产品或备件,既提高响应速度,又能减少企业在仓库建设的投资和日常仓储管理的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库存管理希望解决何时订货和订多少货的问题,旨在既能保障供应,又能使储备量达到最小。而现代库存管理关注的重点则增加了在哪里存货、存什么货、货物种类及仓库如何搭配等内容,其根本目标是通过适量库存达到合理供应,使库存总成本最低,其关键是放弃了“保证供应”,允许缺货,始终围绕“保持总成本最低”进行决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