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推进节能减排 吞吐量实现新跨越

2007-11-8 23:5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亿吨、3亿吨、4亿吨,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十五”以来不断跨越,今年底有望突破5亿吨;节能、降耗、治污,一场海运节能攻坚战,正在山东沿海全线推进。 
        今年7月,一种国际领先的抑制扬尘污染“环保墙”,在青岛港前湾港区建成使用。这个投资1600万元的围墙,高18米,抗风能力10级,是我国沿海第一个防风抑尘墙,像一座牢不可破的屏障,抑制矿石、煤炭粉尘因漫天飞扬而飘落大海,港区周围天更蓝水更绿。 
        竖起“环保墙”只是青岛港把节能减排作为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十五”末比“九五”末,青岛港吞吐量翻了一番,超过两亿吨,进入世界前十强,综合能源单耗却下降21.1%,其中占港口能源消耗55%以上的电力能源单耗连续4吨年出现负增长。 
        今年是我省确定的节能降耗攻坚年,省交通厅厅长贾学英提出,“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的总抓手”。与此同时,山东港口企业新一轮“节能减排总动员”纷纷启动。 
        龙口港副总经理臧玉江告诉记者,港口用能支出占比一直居高不下,“节能就是节支”,早在2005年起他们把生产能耗考核写入安全生产责任状,从一盏灯、一个充电器、一台装卸机入手抓节能。2004年龙口港每万吨吞吐量消耗5.2吨标煤,以后逐年走低,今年这一数字有望降至4。而能耗下降也给龙口港带来明显收益,仅2006年一年就节约300多万元。 
        烟台港把职代会讨论通过的能源管理评比奖罚办法和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集团令”形式,强制各单位执行,节能和环保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职工绩效工资挂钩。 
        节能减排离不开技术改造攻坚。在青岛港,“许振超团队”继去年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后,今年又有两项新突破:安装超声波纠偏系统,改造后的轮胎吊大车在行走时可自动纠偏,不走冤枉路;用小马力发电车代替大马力柴油驱动器,牵引轮胎吊转场行车,有效解决转场作业中的驱动力来源难题。据测试,升级后的轮胎吊作业一个自然箱能耗成本降至2.3元,比改造前下降了60%以上,还降低了噪音,废气排放接近零。仅此一项,青岛港一年可节约3000万元以上。木薯干装卸粉尘污染严重,长期困扰港口发展。今年7月,日照港淘汰旧设备,投资1.6亿元从瑞典引进我国第一套木薯干装卸设备,投产后粉尘减少90%以上,基本解决污染问题。 
        动动小手脚,同样能解决能耗大问题。威海港通过改变集装箱船主机齿轮直径,增加变速比,每航次节油2吨多;龙口港在粮仓出料口直段流管侧壁增加弯通导流管,千吨粮食出仓工艺成本由原来的891元降为73元,年节省40多万元;日照港铁运公司为浴池水喷头装上智能IC卡,将场区废水回收用于办公楼保洁,每年节约用水1万多立方米。 
        从今年3月起,省交通厅港航局等单位着手制定“沿海港口能源消耗量限值”,初步确定将沿海港口按年货物吞吐能力分三级考核。该限值将列入我省强制性地方标准,预计从明年开始实施。 
       节能减排,蕴涵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不少港航企业敏锐发现并把握机遇,加快运力结构、货种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 
       渤海湾客滚运输竞争激烈,山东渤海轮渡公司意识到随着国家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和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大型节能船舶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去年以来,他们先后把2艘目前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的客滚船投入烟台至大连航线,并提前淘汰、下线了8艘从国外引进的二手船,2艘大船比8艘中小型船舶每年节约燃油15215吨,节约人力成本575万元。 
       威海港把集装箱作为“十一五”发展的第一货种,并接连走出两步好棋:与青岛港合资组建集装箱公司,借船出海;上马三、四期工程,新建5万吨、7万吨集装箱泊位各一个,打破吞吐能力不足瓶颈。新码头将于明年投产运营,届时,威海港可轻松接卸1000至3000标箱的大船。 
        到日照港股份二公司运矿石的车辆,出港之前先在这里“洗脚”。沾带泥土、矿粉的车辆,经冲洗场中的水龙头自动冲刷后整洁如新。中水洗车是日照港今年投入1212万元建设的中水利用工程之一。该工程在石臼港区东区矿石临时堆场建设自动喷淋系统,在西区建设中水储存、加压和供水管网系统。工程年底全部完成后,日照港洒水除尘将大部分使用中水,不仅能消化本港每年回收的11万吨污水利用,还能“吃”进港口附近一木浆厂大量中水,而一吨中水的价格是自来水的1/5。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