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大陆十大集装箱港一览

2007-11-26 15:2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而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八成以上的十大集装箱港,在全球航运中的重要地位也日渐突出。

  当前,十大集装箱港的发展呈现出大型化、深水化,港口服务多元化、物流化,港口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等特点,并朝着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的方向发展。

深圳港 最亮丽“城市名片”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北望广州,南邻香港,西有伶仃洋,东有大鹏湾。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6年来,深圳港已累计投资数百亿元,先后建成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盐田等九大港区,其中盐田、赤湾、蛇口三大港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

  今年1—10月,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00.91万标箱,同比增长11.3%;国际班轮周班航线增至183条。

  深圳港的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建设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包括无线数字调度系统、智能大门系统、集装箱综合查验系统、EDI系统、工业电视系统、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冷藏集装箱远程监控系统、无线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照明监控系统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等等。

  据预测,到2010年,深圳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2600万标箱,集装箱专用泊位将由目前的27个增至48个;到2020年,深圳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3800万标箱,集装箱专用泊位将增至67个。

宁波—舟山港 一体化优势凸现

        宁波-舟山地区岸线蜿蜒曲折,1910个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形成对外海波浪的天然屏障。根据“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的原则,宁波港和舟山港积极推进一体化。经交通部同意,新的港名“宁波-舟山港”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

  宁波-舟山港区域是我国港口资源最优秀和最丰富的地区,港域内近岸水深1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长约333公里,港口建设可用岸线约为223公里,其中尚未开发的深水岸线约为184公里。港口目前已建成各类泊位723个,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今年1至10月,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80.1万标箱,同比增长33.7%。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宁波-舟山港已初步形成了“一干线四大基地”,即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国内最大的矿石中转基地、国内最大的原油转运基地、国内沿海最大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运输基地。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水外港,是国内发展最快的综合型大港。

天津港 大陆集装箱码头摇篮

        天津港位于海河入海口,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北方最大的人工港,主要分为北疆、南疆、东疆、海河四大港区。天津港是中国大陆最早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港口。1973年9月,天津港成功开辟了我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航线;1980年,天津港建成中国大陆第一个集装箱码头。

        今年1-10月,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84.88万标箱,同比增长20.3%,创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天津港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每月航班400余班,从天津港可直达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世界各地枢纽港口。

        目前,天津港主航道长35公里,水深-18.5米,2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港,2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天津港共拥有各类泊位140余个,其中本港泊位8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62个,泊位岸线总长1.81万米。

        预计到2010年,天津港将投资450亿元,重点建成1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实现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功能,形成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框架,基本适应腹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厦门港 东南沿海天然深水港

        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天然深水良港,为我国东南海疆之要津,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东南沿海的区域性枢纽港口、对台航运主要口岸。

  目前,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22个,深水泊位33个;通达全球各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53条;锚地面积达19平方公里;进港航道全长约42公里,水深达到-14米,1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进出港。

  自厦门湾实行一湾一港的管理体制后,厦门港向台湾海峡区域性航运中心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的目标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今年1—10月份,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76.78万标箱,同比增长17.1%。

  厦门港拥有便捷的集疏运网络,公路连接全省路网,并通过319、32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与全国公路网相连;直达码头前沿的铁路专用线通过鹰厦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

  为适应船舶日益大型化的需要,厦门港加快了深水泊位、深水航道建设步伐。预计到2010年厦门港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1.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标箱。

上海港 阔步迈向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港位于“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交汇点,地理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腹地经济发达,集疏渠道畅通。

  自2003年起,上海港在世界集装箱港口排名已连续四年保持第三位。今年一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88.5万标箱,同比增长28%,首次在季度统计上跃升至世界第二。今年底,洋山深水港三期A段建设任务将完成,随着4个泊位“加盟”,可有力助推上海港向世界第一集装箱大港迈进。

        目前,上海港已开辟国际直达班轮航线200多条,集装箱月航班密度达到2106班,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港口。全球最大的20家船公司已进驻上海港,在上海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的外国航运公司已逾80家。

  上海港现有生产用码头长度21.43公里,共有生产用泊位137个,其中万吨以上泊位82个,集装箱泊位26个,全年货物通过能力为1366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为850万标箱。

  为了迅速提高集装箱转运、处理能力,上海港投入巨资建设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集装箱物流转运基地。2006年,洋山一期码头在开港运行的第一年就突破了220万标箱的设计能力,达到323.6万标箱。

青岛港 “第二梯队”中继续领跑

        青岛港前湾港区承担了青岛港全部的外贸、内支线的集装箱运输,今年10月27日,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70万标箱,超越2006年全年总量。

        青岛港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

     青岛港拥有大陆港口规模最大的EDI信息中心,全国港口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青岛港被评为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的有4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的175项。最近两年,青岛港创造各类生产记录400多项次,其中,“振超效率”5次打破集装箱作业世界纪录。今年,青岛港在国内外港口首次采用基于刚性滑触线供电的RTG“油改电”技术,实现了利用市电通过刚性滑触线对轮胎式设备的移动供电。

        预计到2010年末,青岛市港口吞吐量将达到3.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0万标箱。青岛建设区域性国际港口物流中心、北方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初步实现。

连云港港 吞吐量增幅居首

        连云港港开港于1933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由一个小港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大中小泊位配套、散杂货并举、运输功能齐全,以外贸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运输港口。

        连云港目前开辟有到日韩、东南亚、欧洲、美西、中东、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40条远近洋的航线,货物来往于世界各地。目前连云港港打造亿吨大港的18个泊位已经建成4个,年设计运量200万标箱的庙三突堤集装箱码头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以上,可以全天候靠泊第六代超大集装箱班轮。

     今年前10个月,连云港港集装箱年运量突破154万标箱,增幅达48.6%,居十大集装箱港之首。连云港港口吞吐量里面有60%左右的货物都是来自中西部地区。连云港港以陇海、兰新铁路所辐射的广大地域作为经济腹地,跨越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腹地内工、农、副、牧业产品都为外贸提供丰富的货源。

营口港 环渤海后起之秀

        营口港位于辽东半岛中部,背负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广阔的经济腹地,是东北三省第二大开放港口。近年来,随着腹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营口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并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港口前五强内贸集装箱码头称号。

        目前,营口港已形成老港区、鲅鱼圈港区、仙人岛港区三个港区的整体构架。全港现有48个泊位,港区航道可满足3000吨级船舶乘潮进出港,主航道可满足20万吨级好望角型船舶通航。集装箱内贸航班覆盖了沿海主要港口,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建立了运输往来业务关系。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营口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10月8日,营口港跨入了亿吨大港行列。 

     2010年以前,营口港以加大港口主业的建设力度为主,重点完成成品油码头和液体化工码头,开发深水集装箱码头,改造航道、疏港路和后方配套工程,提高港口综合能力,初步建成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港口。

广州港 华南最大外贸口岸

        广州港地处珠江入海口和我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地带,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在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广州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今年1-10月份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62.13万标箱,同比增长40%。

        广州港是我国与东南亚、中印半岛、中东、非洲、澳洲和欧洲各国运距最近的大型贸易口岸,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经虎门出海可达沿海各港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港口。目前已经开航18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38条内贸沿海集装箱班轮航线。集装箱堆场总面积120万平方米,堆存能力15万标箱。广州港现有码头泊位912个,生产用码头泊位69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6个。

         预计到201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4亿吨、集装箱达到1400万标箱。广州港将以发展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中转和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多式联运、临港工业、保税加工、口岸商贸、现代物流、通信信息等功能的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运输干线港。

大连港  瞄准东北亚航运中心

        大连港位居西北太平洋的中枢,是正在兴起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2003年,国家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大连港从此进入了新一轮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期。大连港的集装箱运输主要集中在大窑湾港区,大窑湾港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承担着东北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

        大连港现有港内铁路专用线160余公里、仓库30余万平方米、货物堆场180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千余台;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84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今年以来大连港共新增外贸航线13条,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83条,其中远洋航线13条。今年前10个月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07.24万标箱,同比增长16.5%。

  大连港是东北亚油品转运中心,主要从事原油、成品油和液体化工产品的装卸和储运,可停靠30万吨级油轮,港区储油罐容量达300余万立方米,年综合通过能力5600万吨以上。近年来,大连港初步形成IT产业体系,构筑了大连港集装箱产业信息交换的网络平台。

  预计到2010年,大连港港口建设总投资将达350亿元,最终形成生产泊位100个,货物年通过能力2.5亿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750万标箱的港口能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