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航空公司加入国际联盟的思考

2007-11-21 17:29:00 来源: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包括南航、国航、上航在内的我国一些航空公司加快了加入国际联盟的步伐,成为中国民航体制改革后的又一道风景。可以说,这种现象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而且有着复杂的国内和国际背景。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民航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追求“做大做强”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加入国际联盟仅仅是给中国民航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而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国民航产业链中的企业和政府在面对更大机遇的同时也将面对更大的挑战。 
        一、加入国际联盟将促使我国航空公司与联盟内其他航空公司之间展开“竞合”。研究表明,加入联盟的航空公司之间是竞合关系,即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或合作关系。对我国航空公司而言,加入国际联盟可以在某些方面使某些强大的竞争对手变成朋友,例如分享航线和基地,分享飞机和设备,甚至进行联合采购等,从而扩大航线网络,提高航班密度,简化旅客运输手续,并有可能把一些小航空公司或未联盟的航空公司挤出该市场。这样,在方便顾客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为航空公司降低票价、吸引顾客和提高效益奠定了基础。但是,每个联盟内航空公司有强有弱(这里的强弱更多地是指对航空运输业规律认识能力的强弱,而不仅仅是大小的问题),况且成员航空公司在部分航线上还存在着竞争关系,而制定规则的往往是强的公司,弱的公司只能跟着跑,即使吃了亏自己也无法改变规则,甚至事后才知道自己吃亏。比如,过去几年里,国内航空公司在某些航线上与外航实行代码共享,实行几年后才发现对方航空公司的收益提高了很多,自己的收益却增加无几,在个别年份甚至略有减少。这都说明我们的航空公司对航空运输业的规律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另一方面,参考国外航空公司的经验也可以看出,有的航空公司借助联盟走向强大,也有的航空公司受益无多,甚至不得不退出联盟。因此,在我国航空公司的整体素质还有差距的背景下,加入国际联盟将促使我国航空公司在实践中与国际航空巨头进行竞合,在竞合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二、加入国际联盟促使民航主管部门更全面地考虑整个民航运输产业的社会福利。航空运输产业价值链研究表明,民航运输产业的社会福利包括消费者福利、生产者福利和其他社会福利。研究国外经验表明,国际联盟会对各国民航运输产业的消费者福利产生影响。一方面,联盟使飞行网络扩大,航班时刻更加密集,在座位可得方面旅客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票价相对于非联盟也会降低。另一方面,联盟会导致国际门户机场之间的竞争减弱,从而使票价上升。因此,国际联盟可能使总的消费者福利上升,也可能下降。同时,由于各国航空公司对航空运输产业规律的认识有高有低,国际联盟也将对民航运输产业的生产者福利产生影响,特别是本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的航空公司,将会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必然追求民航运输产业的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因此,必须考虑联盟对国内其他航空公司及对消费者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行业监管的基础和目标。因此,我国民航主管部门要借鉴美欧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适时适度进行监管,实现自身的职能。
        总而言之,我国航空公司加入国际联盟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要求。但是,加入国际联盟同时对我国民航产业链中的航空公司等企业和民航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有关方面更深刻地认识和应用航空运输业的规律,在国内外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为建设民航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