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合作走向纵深

2007-11-19 13:3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日前召开的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合作联席会第二次会议上,长三角港口群的港口规划与建设、港口市场监管、港口安全与环保、港口信息与培训4个合作工作组宣告成立。长三角各港口管理部门一致表示,将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在长三角地区建设三大体系,此次成立的4个合作工作组是为了充分发挥合作平台的作用,加强协调,提升港口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避免同质竞争,共同促进港口持续发展。 
港口合作有了组织平台 
        目前,长三角港口功能雷同、布局分散、经营同质化等问题依然存在。港口规划与建设合作工作组将从港口发展专题研究、港口规划、岸线资源管理、港口建设管理等几个方面加强区域港口规划建设合作,促进长三角港口协调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港口信息与培训合作工作组则将尽快建立长三角港口信息平台,开通“长三角港口信息网”,在发布各港一般动态性信息的同时,还将构建区域性危机预警联动管理信息系统,激活区域现代航运服务业和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应用等。  
        “这4个工作组所关注的内容都是当前长三角港口群合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宁波市港口管理局负责人说,港口市场监管工作组将在维护长三角港口市场公正公平、优化市场要素、促进区域港口合作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去年我们建立了‘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今年成立合作工作组,这是从‘对话交流式合作’转向‘项目带动式合作’。”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说。 
“错位竞争、合作共赢”成共识 
        港口的大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竞争。有专家提醒,目前国际船运公司组成的航运联盟议价能力大大提高,长三角港口如果出现“窝里斗”,那么最终吃亏的是自己。只有以港口群的一体化态势来应对航运联盟,才能避免价格上的相互倾轧,改善港口内耗。  
        事实上,港口间的合作整合已经开始。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各港口联动发展,“错位竞争、合作共赢”已成为各大港口的共识。  
        南京市港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南京港作为长江航运的重要中转基地,将以物流业发展和腹地经济为依托,寻求同上海港、宁波港的合作。宁波港口管理局副局长孙时光则表示,宁波港本来就是构建中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与上海港的合作绝对大于竞争。孙时光说:“建设上海枢纽港不等于把所有的货物都运到上海去,货物还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寻找出口,但上海港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服务、协调的作用,这才是航运中心的功能所在。”  
        长三角港口发展的功能定位曾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当共建共享的理念融入其中时,这块坚冰也开始融化。上海方面主动提出,互相参股,最后由大家协调,哪些该放在上海发展,哪些该放在宁波或者江苏发展,无论最终在哪里发展,利益都是共同的。许培星认为:“形成了这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一体化进程就会发展得更好。”从这个思路出发,协同效益必将逐渐大于竞争效益。  
        在市场作用下,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的港口之间,货源和吞吐量的竞争正在被资本渗透、相互持股等合作方式所取代。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和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有武汉港务集团55%的股份,前者同时还持有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25%的股份。在重庆、武汉、安庆、扬州、南通、宁波等地,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投资已超过10亿元。宁波港也参与了南京港龙潭五期的建设。  
港口群竞争进入“服务时代”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港口群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0.9369亿吨,增长14%,占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的42.86%,几乎占去“半壁江山”。然而,数量增长在长三角主要港口竞争中所起的作用正在悄然弱化,对港口经济质量的追求正逐渐成为长三角主要港口竞争与合作的重点,这也使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今年年初,许培星明确表示,上海港着力在“软”字上下工夫,通过提高港口服务质量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质而非重量,这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该瞄准的发展方向。  
        上海的港口管理部门已经拿出了一份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航运中心指标体系表格,以16项指标分析上海港的发展现状及与国际大港的差距,力求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跑道上,实现新的跨越。据了解,这个指标体系运用了目前国际港航界通用的评价方法,用指标来显示港口环境的优劣。这些指标中,除了有集装箱吞吐量、航班密度、集装箱国际中转量等硬指标外,还有港口信息化水平、船舶拥有或经营规模、航运衍生服务、国际影响力、航运市场监管体系、航运相关大专院校等诸多软指标,而且,每项指标都有详尽的含义说明和计算方式。  
        上海港如此苦心孤诣地打造软实力,也得到长三角区域内其他港口的认同。“长三角港口群从数量扩张、价格竞争走向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竞争,促进区域整体结构优化及合理分工”,这是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的共同心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