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铁路:为侨乡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2007-10-30 12: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新宁铁路二期工程从麦巷站起,至新会县城、江门、北街止,于宣统元年12月动工,至民国2年3月完成。铁路全线贯通以后,新宁与商业发达的江门、会城加强了联系,火车奔驰于新宁、新会两县县境。从此,旅客方便,货畅物流。新会县在有火车运行的20多年里,商业贸易、对外交往频繁,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以后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重走看变化
重新铺就铁路运输网络
由于受到种种阻挠,新宁铁路并没有按新会知名人士谭镳所勾划的路线修建,而是曲折地修筑到北街,但是后来的公路建设基本上沿袭了谭镳当年所言,即新会到蓬江、江海的主干道——江会路。该路位于新会、蓬江、江海三区交汇处,长约10公里,扼守通往粤西的交通要冲,不但承托着我市经济发展的重任,还与广大市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
在新宁铁路被拆毁后,江会路就承担了会城至北街的主要运输通道。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拓宽发展,这条公路路面从上世纪20年代刚兴建时仅有4—5米拓宽至如今的几十米。现在,江会路作为连接江门与会城两大城区的交通枢纽,附近有多条公路通向江中、江珠、江鹤、佛开、新台、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火车站、汽车客运站也在附近一带兴建;外海、新会港等码头“近在咫尺”,人流物流两旺,每日的车流量可达到数十万车次。江会路上商家多了起来,专业市场也日渐增多。
随着广珠轻轨和广珠铁路的动工,自抗日战争以来新宁铁路被毁后,铁路运输网络将再次成为侨乡经济主动脉。正在动工的广珠轻轨是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主轴线之一,也是国内第一条连接众多城镇的城际铁路。主线北起广州市新广州站,经广州市番禺区、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市,南至珠海市拱北口岸;支线由中山市小榄镇引出,跨西江,经中山市古镇、江门市外海,至新会区。另外,以货运为主,北起广州,途经佛山、鹤山、江门、新会到珠海的广珠铁路,已经动工。届时,江门将拥有客运、货运两条铁路贯穿城区,为沿线等地提供便利运输条件,打通珠三角西翼海铁联运通道,构建珠三角西岸连接内陆西南腹地和出海口的铁路动脉,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现场探访
北街站:
唯一保存完好的一个车站
在重走大泽至北街路线时,记者不但看到了新宁铁路今天唯一保存完好的一个车站——北街站,也看到了保存至今的铁路涵洞。重走新宁铁路遗址路过大泽时,记者在新会区大泽镇五和村委会田间见到了一座混凝土拱涵遗址。记者看到,该水泥墩子造型独特,由大大小小的花岗岩沙灰等堆砌而成。水泥墩子中间是两个像拱桥一样的圆拱形。根据现场测量,水泥墩子长约5.5米,宽4.5米,高1.2米。水泥墩子原本应该呈品字型结构,虽然部分已经损坏,但是在地面上仍然清晰地留下旧时的痕迹。据村里老人说,仅大泽镇五和村委会就有4个涵洞。
按照广州铁路局1966年编写的《广局管内建国前铁路修建史料初稿》记载,新宁铁路干线共有桥梁45座,涵洞308座,其中混凝土拱涵118座,铁管涵90座。从《广局管内建国前铁路修建史料初稿》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技术资料:铁路的轨距是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路基宽为5米。干线铺设的是29.82千克的钢轨,标准长度为10.058米。所有的钢轨及配件均购自美国。轨枕全为木枕,有澳洲红枕、国产衫枕及杂木枕三种,每节钢轨铺15根。
沿着铁路沿线继续前行,就来到了新宁铁路公益到江门段的终点——江门北街火车站,也是新宁铁路今天唯一保存完好的一个车站,这里附近还有旧海关大楼、1923年所建的北街天主教堂,美孚、亚细亚、德士古石油公司旧址等。新宁铁路以北街、江门、会城东门、公益、台城、斗山为大站,建筑有楼房、仓库、月台、碉楼等建筑物,及火车应有的停车线和加水加煤等设施,其它小站,多是简陋平房。旧新宁铁路原来尚存规模比北街车站大近10倍的台城火车站,已在上世纪90年代被拆除,现今只有北街车站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北街车站是一座由两翼两层拱券顶及中央三层穹隆式塔顶钟楼构成的钢筋水泥建筑,四周砌以红砖。主楼门面长约6米,呈骑楼式向前伸出约3米,其上盖呈餐面包顶状,下辟一个又大又深的拱檐;上盖上还立着一个小巧玲珑的、下呈四方体并饰有条纹的尖顶。车站的清水墙仍十分精致,檐线雕琢精美,工艺考究。从车站正面拾级而上,台阶上残留的水磨石米新宁铁路路徽以及主楼大厅内旅客入站的围栏仍依稀可辨。大楼前生长着高耸云天的木棉、大叶榕。
新宁铁路之所以修到北街,是因为当时江门出现了一个海关,可以在这里直接进行对外贸易。从北街站往外面看,100多米外就是西江,那里曾经有一个西江码头和江门海关的分关,既方便航运,又方便旅客检查。北街站在当时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方便邑人通过铁路到此乘船去香港,再经香港坐轮船去美国。可以说新宁铁路通车以后,正如当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如出一辙,它既带动了公路建设,又形成了台山、江门等地的水上交通网,还推动了沿线一些乡村集镇的飞速繁荣。与此同时,机械、电力等工业空前发展,江门4个县的经济排到了当时全国县级经济的前列,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局部的经济热潮:所谓“中国的经济看广东,广东的经济看江门”。
历史故事
连通会城、北街繁荣侨乡经济
陈宜禧把铁路从台山修筑到会城、北街的目的是为了接通粤中交通要镇江门。江门位于西江与西江支流交汇处,是粤中通往穗、港、澳的一个门户,是当时四邑商民水陆往来的必经之要道。1902年江门镇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在北街设置了江门关。江门在新会及西江流域的地位迅速提升,成为珠三角西部的贸易中心。陈宜禧认识到,新宁铁路如只筑路至新会而不达于江门,“虽有车行,犹废路也。”因此,以陈宜禧为首的新宁铁路公司一直坚持力争取得修筑通往江门的路权。
1910年间,陈宜禧开始把铁路扩展到新会县北街。在克服资金困难后,1911年,新宁铁路斗山至北街全线通车。由北街至台城,有往返车3班。单独由会城东门至北街的加一班,因为这段旅客最多,可见该路对江会的交通影响很大。当时由江门至会城约有9公里,三等票价收毫银2角,以公里收费比其它路段高。当时输入四邑的洋米、洋货,均由北街卸船转车运。新会供给台、开的蔬菜鲜鱼和四邑出口的外俏货物等都是依赖铁路加速运转,对四邑经济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到了1924年,新会冈州马路建成,江会两地有汽车行驶,汽车班次较多,旅客多改乘汽车,影响火车收入。新宁铁路乃于1927年5月16日起,增置有轨汽车,专门行驶江会两地,每日除由台山至北街长途火车3班外,江会有轨汽车密度大幅提高。
人物专访
黄社劳:
新宁铁路曾行驶手动客车
据了解,新宁铁路在新会大泽段现在还有铁轨遗迹。遁着线索,近日我们来到新会大泽五和村委会,打听有关新宁铁路留下的点点滴滴。听说我们来了解新宁铁路的历史,五和村的黄振华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了距五和村委会办公地约1.5公里的田洞,向我们介绍新宁铁路的走向,介绍新宁铁路曾经使用过的涵洞。
在五和村委会蟠龙村与茂龙村之间,一块面积约30平方米的混凝土大铸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铸件呈正方形,设有拱形过水道。华叔告诉我们,这块庞大的水泥铸件其实是一座涵洞,是当年铺建新宁铁路时建的。
在华叔的引荐下,我们认识了该村今年85岁的黄社劳。据黄社劳老人讲,过去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村民外出办事或探亲主要靠步行。新宁铁路开通后,由于车费便宜,方便快捷,大泽一带的村民都乐于掏钱坐火车。后来,由于日军入侵,铁路被封闭,火车也停驶了。此后,原铁路公司员工为维持生计,也为方便乘客,采用人手操作的办法来驱动车辆行驶,搭载运客。只不过,行驶的车辆已不再是以往的多卡火车了,取而代之的是单列式客车。黄社劳说,可能是因为经营成本方面的原因,单列式客车营运了一段时间后也停止了运作。此后,新宁铁路日渐破落,原本用来行车的路轨逐渐被拆毁,路基、涵洞等设施也因农民开垦种地或搞其他方面的建设逐渐被破坏了。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