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今天(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宏观经济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环比增长1.3%。
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虽然没有解除,但回暖迹象已现。不过,如果就此判断经济增长已走出低谷,由下行至上升的拐点已经出现,恐怕还言之过早。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处于被限制和控制当中,市场供需关系远未到自然平顺的状态,价格扭曲、供需失衡仍在许多上、下游产业和行业中大量存在,这些都说明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幅度还未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加力进行。
实际上,经济回暖迹象在3月份的一些经济数据上已有显现。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重回荣枯线(50%)上方;此外,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68万亿元,同比增加6018亿元。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称,今年第一季度一些实物量指标和先导指标回升转好:其中,第一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回升7.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速为7.9%,为2013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铁路货运量增长15.3%,从累计来看,第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增速则为2010年4月以来的累计最高值。
GDP同比增长6.9%,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个不低的数字。当然,客观地看,中国经济回暖的迹象,与世界经济的回暖总趋势联系紧密。去年以来,美、日、英等国家的经济回升势头强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也顺势回暖。对于出口量(以货物吨位计)占世界第一的中国来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的回升也同时拉升了中国的出口,由此带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回弹。这个回弹,既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提供了契机,但也更加凸显了与出口相关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顺应和满足世界经济新一轮发展需要的紧迫性。
经济增长回暖,GDP数字向好,这并不是许多结构性调整措施松劲甚至撤出的理由。相反,许多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应该借此机会由政府指导、引导和实施,向市场自发调节、政府提供政策法律保障的方向过度,将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的结构性改革进行到底,增大整个经济体的弹性,增强经济结构吸收和缓冲经济增长周期所带来冲击力的能力,逐步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因此,第一季度GDP数据向好的趋势能否延续,就自然为人们所关注。今后一个阶段,房地产市场对经济总体增长的影响不容低估。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与分化并存,房地产市场、连同政府以及银行债务的风险并没有完全解除和释放,只是暂时被压制下来。在许多地方,压制性的行政措施撤出、转而由市场自发调节的条件并不具备,甚至还越来越严酷,以致有可能给整体经济带来通货紧缩风险。这个现状,无疑将加大房地产市场对宏观调控政策依赖性,收紧结构调整的空间。
继续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幅度,继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是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最新GDP数据表明,只要经济结构顺畅,结构问题得到相对根本性的改善,经济增长的潜力就会得到进一步释放。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结构既定,一些经济增长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如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投资意愿低迷等就会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从而会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