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8日举行的海关总署媒体见面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表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改革实施3年来,我国口岸大通关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37项改革举措得到全面推进并取得实际进展,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口岸管理职能建设不断加强,改革的阶段性效果已开始逐步显现。
超九成企业认为货物通关成本降低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评估,84%以上的受访企业对海关、检疫检验、税务部门通关便利化工作进展情况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95%左右的企业反映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比3年前有较大幅度压缩,超过91%的企业认为货物通关综合成本与3年前相比有不同程度降低。
“海关总署将坚决落实中央要求,继续努力发挥好牵头作用,在全国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压缩货物通关时间三分之一,拓展‘一站式’作业,推进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务求取得更大实效。”邹志武说。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邹志武表示,通关一体化改革打破了关区之间的藩篱,全国海关形成一个监管执法协作整体,通过风险防控中心、税收征管中心集中处置关键业务,实现“全国海关是一关”,“比如,过去各个海关按关区划块监管,执法难以统一。现在风险防控中心代表总署统一布控,税收征管中心代表总署直接指挥全国各个海关现场的税收征管作业,企业面对的是中国海关这个整体,各个海关都成为整体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执法更加统一、规范、高效”。
“今年,我们将加快风险防控中心、税收征管中心的建设布局并全面启用,其他配套改革同步推进,基本完成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邹志武说。
“双随机、一公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邹志武表示,海关总署制定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了执法检查人员和市场主体名录库,制定了随机抽查实施细则,加大随机检查结果运用和公开力度,与其他市场监管部门结果共享、联合惩戒。目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已覆盖全部执法领域。
“通过计算机系统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派员进行查验,‘查谁’和‘谁查’均由计算机系统确定,有效防范了任性检查和执法不公、执法不严,降低了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同时,集中力量严格监管高风险货物,对低风险货物快速放行,从而提高了监管效能和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邹志武说。
在推进“互联网+海关”建设,打造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推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海关服务新模式方面,邹志武表示,企业办理海关注册备案、进出口报关查验纳税等业务时,凡是企业提交给海关的单证材料,实现网络共享、重复调用,不再要求企业重复提交;凡是需要企业提交监管许可证件、有关证照等,海关能通过联网验核的,不再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凡是能网上提交申请、传输电子文档、接收反馈结果的,不再要求必须到海关现场办理。目前,部分海关已经启动了“互联网+海关”试点,今年6月起将把已经实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及可复制推广的试点项目在全国海关整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