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回稳向好仍需努力

2016-11-9 14:43: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目前,我国外贸形势依旧严峻,但外贸回稳向好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累积。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动力增强,高附加值、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占比仍在缓慢提升。长期来看,外贸回稳向好的趋势未变。   11月8日,我国今年前10个月外贸成绩单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5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其中,出口11.22万亿元,同比下降2%;进口8.34万亿元,同比下降1.8%,双双低于预期。贸易顺差2.88万亿元,缩小2.6%。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总量萎缩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变是中国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今年全年外贸负增长已成定局。总体而言,稳外贸的积极因素仍在积聚,外贸企稳向好的趋势未改变,但由于外部环境没有明显改善,且国内企业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尚未形成,实现真正的外贸回稳向好尚需时日,还需努力。
  外需低迷仍是痛点
  谈及前10个月进出口数据“双降”原因,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进口看,主要还是受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市场需求疲软则是出口下降的主因。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和除印度以外的大多数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依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需求相对较弱,仍是我国进出口数据低迷的首要原因。
  此外,全球贸易总量萎缩的状况导致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对诸如钢铁等中国出口产品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也会阻碍中国出口增长。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持续走低,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贬值可促进中国外贸增长。对此,李健表示,影响出口的因素很多,人民币贬值虽会对出口企业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比如短期内缓解企业困难、改善企业效益等,但影响较为有限。
  “当前人民币虽然对美元出现了贬值,但是人民币汇率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的高估。特别是10月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较大贬值,但对其他货币出现了一定升值,这不仅没有给外贸企业带来积极影响,还会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黄志龙说。
  海关数据显示,10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2.05万亿元,下降0.6%。其中,出口1.19万亿元,下降3.2%;进口8606亿元,增长3.2%;贸易顺差3252.5亿元,收窄16.8%。尽管进口已连续三个月正增长,但出口仍为负增长。
  积极因素仍在不断累积
  展望未来的外贸形势,专家普遍用“仍很严峻、不容乐观”来形容。“影响外贸回稳的因素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不能过早持乐观态度。”李健坦言,去年四季度同期基数不低,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不会像前三季度增长恢复快。预期全年外贸仍是负增长。
  黄志龙也表示,从10月的情况看,10月进口总额增长有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受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影响。10月当月出口仍是负增长,还谈不上企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相关数据也印证了上述观点。10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5.6,较上月小幅回落0.2。其中,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9.2,回落0.7;新增出口订单指数39.5,回落0.8;经理人信心指数44.8,回落0.7;企业综合成本指数27.4,回落0.2。
  在看到严峻形势的同时,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累积。李健表示,当前的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动力增强,贸易方式、企业结构不断改善,高附加值、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占比仍在缓慢提升。“尽管外贸稳增长仍存在很多困难,还需要继续努力,但长期来看,外贸总体回稳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李健强调。
  作为反映外贸形势的“晴雨表”,前不久刚闭幕的第120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数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4.6%和3.2%,也显示出外贸有回暖的趋势。
  对于未来促进外贸回稳乃至回升的关键,黄志龙建议,一是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外贸短期企稳,如可考虑适当扩大出口退税的范围以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保险费率等;二是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贸易模式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开展差异化竞争以及鼓励跨境电商等新兴外贸形式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