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加入TPP有助中国外贸升级

2016-1-18 14:54: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作为长期关注中国对外经贸的研究人员,我们认为,目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还是在心理层面,但是一部分外资的撤离甚至部分内资的“出走”,已经显示出其影响正在扩大。再看对外贸易和经济领域,假以时日TPP正式生效后,它将对中国外贸格局产生相当的直接影响,并对中国的就业和国民经济运行造成广泛而深刻的波及效应。如果应对不力或对策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甚至可能由此毁于一旦。 
  TPP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在TPP成立之前,中国在日本、美国和欧盟市场上的竞争格局,主要是一对一的单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一旦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生效,中国外贸就要面对以下两大集团:亚太TPP12个国家,将来有可能变成17(现有5个国家和地区表示要加入);欧洲TTIP27国(正在谈判中)。
  结果,这两大“朋友圈”之外的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孤家寡人。由此可见,中国在美日欧这三大传统市场上,一直享有的一对一的竞争优势,很可能被一对多的竞争新格局所取代,从而陷入势单力孤的窘境。
  中国外贸环境之变
  由于中国对日美欧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48%,鉴此,我们逐一比较中国在这三大市场上竞争态势的可能变化。
  先看美国,分析201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10大类产品及六大来源地(见表1)可见,TPP成员的名字出现24次,而TPP潜在成员的名字出现了7次(合计31次);TTIP成员的名字出现了12次;这两大集团成员的名字合计一共出现了43次。
  再看日本,201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10大类产品以及六大来源地中(见表2),TPP成员的名字出现了14次,而TPP潜在成员的名字出现了20次(合计34次);TTIP成员的名字出现了10次;这两大集团成员的名字合计一共出现了44次。
  最后是欧盟,2013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10大类产品及六大来源地中(见表3),TPP成员的名字出现了18次,TPP潜在成员的名字出现了7次;两者的名字合计一共出现了25次。
  形势研判与建议
  从对上述两大经贸集团的划分和美日欧三大市场的10大类产品的六大来源地的分布来看,今后中国外贸和经济有可能发生如下变化。
  展望中国与美日欧市场的贸易格局,中国在其10大产品来源地中的位次可能会退后,甚至跌出前六名榜单。由于中国与TPP和TTIP成员在区内竞争力的比拼中有所不足,将更多转向与非集团内经济体的竞争。与此同时,中国还将与亚洲邻里组成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我们分析,TPP12国市场占中国外贸的比重为33.3%(其中美日占20%),TTIP欧盟市场占中国外贸的比重为14.3%,两大集团合计为47.6%,因此,如果中国被排斥在外的话,则外贸一半左右的份额可能因此丢失或者大幅度减少。
  同时,中国劳动者中与外贸有关的就业者多达2亿人左右,因此,中国如果受到TPP(及TTIP)排斥的话,与外贸有关的就业将出现大量的失业,并引致相关行业波动。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逾40%,大大高于美国的22.9%和日本的32.7%,因此,一旦出现外贸剧震和失业大增,势必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2015年10月TPP协议达成,给国内政界学界带来的心理冲击着实不小。为中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计,对此应有足够的危机认识。应将相关研究尽快深入到具体的产业、行业(如纺织业)和产品(如机械产品或鞋类轻工产品等)中去,政企学各界应齐心协力,在精准研判的基础上,形成具体应对策略。我们的核心建议是,应当且必须加入TPP,宜早不宜迟。
  TPP的进化史再次表明,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就像奥运会一样,中国应当积极寻求与高水平对手同台竞技的机会,这不仅可以提高竞赛的档次,更可以尽快提高自身竞技水平。
  TPP为期不远,我们准备好了吗?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