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态势增强

2016-10-12 15:44: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三季度以来,受英国脱欧余波未平、美联储加息、外汇供求变化等因素叠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整体呈现双边震荡态势。主要特征如下:第一,在“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机制的影响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更加显著。以7月为例,月初在全球汇市震荡、美元走强、上市公司分红和留学购汇需求旺盛等因素的推动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一度跌破6.9关口,创2010年10月以来新低。但随着上述因素影响的逐步减退,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收于6.6511,较月中升值0.69%,较月初小幅贬值0.02%,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第二,人民币汇率指数有升有贬,7、8月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为95.34和94.33,环比升值0.34%和贬值1.06%。8月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年化波动率为3.13%,显著低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年化波动率(5.01%),人民币汇率指数整体保持了平稳态势。
  受去年同期M2基数较高、外汇占款下降、民间投资不振、非金融部门贷款需求回升乏力、地方政府置换对信贷存在挤压效应等因素影响,未来一段时间货币信贷将平稳增长,大幅反弹可能性不大,M2增长或将低于13%的年初增长目标,但是,也存在不少促进货币信贷增长的有利条件:一是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长好于预期,贷款需求或将增加。二是基建投资融资需求加大。近期,第三批PPP项目批复,这将带来超万亿元的潜在资金需求。PPP项目的落地率也在提升。截至2016年6月底,财政部PPP示范项目进入执行阶段的占比为45%,这增加了潜在基建融资需求的转化率。三是房地产信贷需求依然较大。三季度以来,房地产投资保持稳定,销售继续快速增长,这一趋势未来将持续,房地产相关贷款的融资需求依然强劲。预计四季度货币供给和信贷增长有所回升,年末M2增长12%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3%左右。
  好在市场流动性总体紧松适度,货币市场利率窄幅震荡。
  一方面,8月末我国外汇占款环比下降1918.95亿元,已连续10个月减少,其对资金面供给的不利影响持续存在。同时,考虑到美联储12月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人民币加入SDR,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近期央行将更多使用公开市场操作、MLF等工具平抑市场流动性波动。另一方面,随着14天和28天逆回购的重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期限结构更加丰富,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平抑资金波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日益完善的利率走廊机制,将更好地控制短期利率波动,保持利率中枢稳定。
  四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压力犹存,但下行空间有限,宽幅震荡态势有望延续。主要原因如下:从国内看,去产能、去杠杆持续推进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但是,8月国内经济已出现一些积极变化,贸易顺差也有望上升。从国际看,全球的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发酵,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依然存在等,将会加大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但当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仍然在100BP左右,且加息预期已有所消化,一次左右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较为有限。此外,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以及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等有利因素,将会增加境外机构对人民币的配置需求。总体而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会出现持续性贬值,将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稳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