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个子”到“长智慧”“长能力”,其中本质早已蕴含在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升级”、“优进优出”、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等表述中。“贸易大国”的地位很容易从进出口规模上判定,那么“贸易强国”的标准又是什么?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向媒体表示,要成长为贸易强国,首先要有稳定的进出口基数,与此同时贸易结构要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要进一步提高。
邢厚媛指出,贸易结构的优化与吸引外资结构的优化紧密相关。以服务业为例,近几年来外商在华投资产业布局中服务业占比超过了60%,显著带动了外贸结构优化。“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扩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有助于优化外贸出口结构。”邢厚媛说。
此外,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也是成为“贸易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邢厚媛指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连续3年保持世界第三的地位,2015年排名还有望进一步提升。“对外投资的蓬勃发展意味着中国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大大提升。在一些领域,由中国企业引领的跨国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形成了一部分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我相信,这一类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大量出现,也应该是中国成为贸易强国的特征之一。”邢厚媛说。
邢厚媛还指出,“贸易强国”还要体现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方式上。“中国已经不再是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在某些领域甚至是引领者。”她说,“‘一带一路’建设所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发展理念,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金融领域开放水平的提高,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等,都在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