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大败局:谁是下一枚骨牌?

2015-1-19 13:35:00 来源:中国海事服务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4年末,供应全球7%船用燃油的OW Bunker申请破产、浑然倒台,欠下13家银行7.5亿美元债务。未来,OW 病毒会否通过债务链向资本上下游传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谁又将成为下一个倒霉蛋?
  韩国SK Innovation首当其冲
  OWBunker破产及业内其他问题,引发燃料买主纷纷急欲寻找其他供应源,以填补交货缺口,另外,其他企业也可能面临被倒账的威胁。
  “这很可能会朝供应链上游引发一波倒闭潮,”新加坡一石油交易商称。“假设,你本来下周应该收到1,000万美元账款,现在收不到了,你就必须设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周转出这笔1,000万美元。这对比较小的企业可能有困难,”另一名燃油交易商称。 “这件事确实对本公司造成损失,我们的相关据点正在查证是否能由保险理赔,” 韩国最大炼油商SK Innovation发言人称,但不愿透露损失规模。
  除了SK Innovation,还有不少企业可能会受到了OWBunker破产案的冲击。据估计,在OWBunker曝险敞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至少6家。
  船用燃油行业最大供应商的轰然倒地,也推动指标船用燃料油跳涨近1.5%。过去几个月里,船用燃油价格一路跳水,跌去近四分之一。
  警惕油价疯狂屠城
  OW bunker轰然倒地的直接原因是其看错期盘走向,经杠杆放大效应,让2400多万美元头寸和1.25亿美元坏账放倒了自己肥硕的身躯。
  历史上,OW并不是第一家因为衍生品市场投机而导致巨亏的企业,有很多企业都是因为在衍生品市场风控失灵,最终亏损破产。
  2004年,震惊中国的中航油事件就是因为陈久霖看错期盘方向,最终导致一个“买来的石油帝国”轰然倒塌。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中国海事服务网分析师认为,由于全球资本的政治博弈仍然在持续深化,美元与卢布的较量尚未终结,未来对原油期货价格的对赌,仍有可能套死一大批对理念方向怀有无限执着的投资者。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确实应该警惕油价暴跌的疯狂屠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