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贸系主任、教授孔庆峰27日表示,中日韩自贸区在山东先行先试,威海与青岛各具优势。
“二者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无论谁获得先行示范的资格,对于山东都是较大利好。应该看到,仅靠一个市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注重联手打造先行示范区。”孔庆峰说。
省内争夺战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山东沿海重要城市,威海与青岛两地凭借各自优势,在争夺中日韩自贸区先行合作示范区的角逐中地位突出。
王新华介绍说,近期,南海新区将联合省内外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组成争做中日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开展前期的项目研究和论证。
同属三大海洋经济新区之一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也在紧锣密鼓,加紧布局。早在13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正式签署投资贸易协定的第二天,青岛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提升我市与日韩经贸合作水平的实施方案》,就中日韩自贸区大背景下青岛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日韩经贸合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显是有备而来。
25日,中日韩自贸区可行性联合研究成果报告会在青岛举行,成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又一新动作。据悉,该区正在就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展开专门规划,重点探讨设立中韩、中日合作创新产业园的可行性。
“威海直线距离较近,青岛综合实力较强。”孔庆峰说,虽然青岛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势明显,跨国企业较多,对日韩资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威海作为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城市,地理优势突出,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吸引了大批韩国资本和投资者。
数据显示,在威海的外商投资中有40%以上来自韩国,而3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贸易都与韩国有关。目前,已经开通的威海至首尔航班密度最大,威海地区出发到韩国的渡轮数量也最多。
须有全方位提升
王新华表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威海打造成为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南海新区作为威海举全市之力发展的重要板块,拥有广阔的腹地和港口资源,与威海港之间的对接能力不断加强,是威海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载体,又被列入山东半岛三个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之一,具有不可多得的战略优势。
目前,南海新区在对区内原有规划用地的招商项目进行优选的基础上,正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产业规划,优化土地资源,以留出土地承接中日韩自贸区的规划和建设。
下一步,南海新区将提升发展层次,积极承接韩国仁川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出口,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高端海洋科技产业集聚区。
按照“抵近运输”的国际惯例,建设中日韩自贸区,除山东以外,天津、辽宁、江苏等沿海一线省区均具有各自优势。以大连为例,其地理上同样具有距离近,且日资、韩资企业多,港口优势明显等特点。
不过,在孔庆峰看来,先行区依托山东半岛的区位优势,外可连接中日韩,内可联动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构筑东北亚经贸、人员往来的平台和枢纽,有利于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培育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推动东北亚政治经济合作。
孔庆峰认为,建设自贸区的先行示范区,山东应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实行全方位的提升。“要建自贸区必须要有大物流的概念,在基础设施、制度设计、法律法规等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