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港前待泊区启用吞吐量增加约1000万吨

2014-7-17 10:01: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服务河北沿海开发营造和谐发展环境”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去年5月国内首个港前待泊区在秦皇岛港启用以来,此港年吞吐量可增加1000万吨左右。 
  据介绍,秦皇岛港10万吨级主航道是单向航道,按照常规交通组织方式,船舶进港一般是在泊位空闲后由锚地起锚进港,原来进港船舶需在出港船舶 “下线”后才能“上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泊位空闲。秦皇岛海事局、秦港股份公司联合大连海事大学开展研究,提出设置了国内首个港前待泊区。
  港前待泊区设在150(10万吨级)航道西侧,是供船舶进港前临时等待的水域,为进靠船舶提供3个半径分别为400米的圆形水域,可供3艘船舶同时使用。这样,秦皇岛港十万吨级航道的交通组织模式由“线性”模式变成了“环形拓扑”模式,船舶可在泊位空闲之前,提前由锚地起锚驶往待泊区,从而减少了泊位空泊时间和船舶在港的非生产时间。
  港前待泊区投入实际使用后,船舶进出港停泊时间大幅度缩短,航道、泊位的使用率和港口营运效益明显提高,船舶进出港安全风险有效降低,港口、航运公司获得了丰厚效益。
  据统计,每天使用港前待泊区进港的船舶6艘次左右,每艘次节省时间2小时,一天可多装船3万吨,算下来秦皇岛港年吞吐量可增加1000万吨左右。对船公司来说,减少了船舶等待泊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航次费用。对一条巴拿马型船来说,目前一天10万元的租金,2小时船期能节省1万元左右的滞期费。对于货主单位,船舶周转率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煤炭货物在堆场储存时间,降低了堆存费用。
  待泊区投入使用后,不仅在日常交通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极其有效地解决了大风大雾恶劣气象后大量船舶压港问题,是保障国家重要战略能源物资安全高效运输的一项重要措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