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港:以发展为根本 打造担当社会责任的脊梁

2014-6-23 10:45:00 来源:证券时报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营口港联系着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的天然界面,是运输中的重要环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的腾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国人的奋斗与贡献,更赋予港口行业新的时代使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加速建设和沈阳经济区的迅速崛起,为营口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营口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责任更加明确和具体。认清使命与方向,探索路径与思路,将企业的发展与地区建设、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是营口港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所应始终遵循的前提。
营口港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是中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大通道。
2002年1月,股份公司刚刚上市时的营口港,全港年货物吞吐量还不足3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只有30万标准箱。在而后的十年里,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营口港牢牢把握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步伐和发展机遇,加快港口建设,完善港口功能,在不断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从区域性港口发展成为国家级主枢纽港,为辽宁及东北地区的繁荣与振兴架起了一个畅通便捷的海上桥梁。
2012年,营口港的货物吞吐量突破了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80万标准箱。港口总资产由十年前的54亿元到2012年已达到800多亿元。十年间,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长了10倍,总资产增长了14倍,成为全国沿海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
百年老港,从落后到辉煌。是什么让营口港充满自信,从而焕发出崭新的年轻的活力?是什么让营口港充满力量,从而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份自信和力量,源于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源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所蕴含的能量和发展潜力的良好预期,源于对港口自身地理位置优势的深刻理解及自身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反思,更源于一个大型国企深沉的责任情怀。
以发展为根本 打造担当社会责任的脊梁
10年来,不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是渤海湾几十年未遇的罕见冰灾,不论是市场竞争风云变幻,还是困难重重风险不断,营口港务集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港口生产建设。
地理位置无疑是衡量一个港口的作用和价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营口港历来强调地理位置优势,并将其作为参与竞争的重要资本。做为离东北腹地距离最短的亿吨港口,营口港让腹地经济和企业认识到,近在眼前的营口港能够降低其运输成本,加速其物流速率,扩大其生存空间。而营口港的目标就是要将装卸码头建在这些公司门口。营口港坚信,在未来她注定要因位置优势和规模优势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大部分腹地城市的“外港”,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公司助力区域和国家发展所必须承载的社会责任。
2007年,营口港吞吐量实现亿吨,成为全国第10个亿吨海港;2010年,突破两亿吨,2012年突破3亿吨,从排名全国沿海港口第10跃居第8。集装箱吞吐量2010年完成300万标准箱,2012年突破480万标准箱,成为全国内贸集装箱疏运大港。
营口港一直坚信,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就是营口港的发展,东北企业和经济的繁荣就是营口港的繁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就是营口港制定发展战略的纲领和方向。营口港正是基于此来思考和布局公司的业务构成和未来发展,公司必须跳出自身发展,从更高的视野和更广的角度来思考自身定位和战略意义,从更深层次的责任使命来规划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东北振兴,物流是关键。随着东北经济的振兴和营口港规模能力的飞跃性发展,营口港的位置优势显露无疑。营口港立足自身优势,在此之上定位公司的核心业务,将公司业务链条和发展脉络延伸与其中,将服务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作为公司经营的落脚点,致力于与东北振兴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10年来,营口港始终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不动摇,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好港口设施配套。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码头,营口港就建设什么样的码头,需要多大的泊位,就建设多大的泊位,需要哪种功能,就增加和完善哪种功能。
辽宁是钢铁大省,每年都有大量矿石进口和钢材外运,营口港先后建设了一个20万吨级和一个30万吨级大型深水矿石专用码头和同时能够靠泊8艘5万吨级船舶作业的钢材专用码头;沈阳经济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心,其成品大多体积大份量重,为此营口港建设了大件设备专用码头,码头门机起重能力达到600吨,为目前我国港口码头之首;东北地区是全国产粮基地。还有原油、成品油、汽车等专用码头,都是因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建成之后就投产,投产之后就创效,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适箱货种与日俱增。营口港务集团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建设了生产规模、管理系统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集装箱专用码头,并在腹地建立了十几个陆港场站,开通了营口港国际客运班轮航线、东南亚外贸航线和全国第一条南北集装箱天天班航线。40多条集装箱班列辐射东北全境及内蒙古地区,经满洲里过境的欧洲班列营口港的市场份额已占东北口岸的90%以上,成为欧亚大陆桥新的桥头堡。
营口港务集团领导班子坚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动摇,向资本运营要资金,向科学管理要效益。2002年营口港上市以来,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迅速扩大了港口规模完善了港口功能,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港口发展有了资金保障。
提倡服务特色,提升服务水平是营口港这些年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作为辽宁腹地城市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外港”,规模化了的营口港必须起到领跑作用,跨跃辽宁传统的入海登陆瓶颈。营口港提出“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先、以尽货主最大满意为本”的企业宗旨,坚持立足长远,与大货主、船货代理公司、员工共同发展,积极推进大商务战略,寻求港口与企业、港口与港口、港口与货主、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为做好辽宁腹地城市群的外港,营口港下大力气发展现代物流业、保税业务及信息化业务,不断向腹地前移港口功能。同时加大合资合作力度,为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完备高效的配套服务。
为适应区域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保税业务的需求,2009年营口港扩大保税业务,在港区内建立了距码头前沿只有600米的保税物流中心,物流周转快捷、成本低,提升了客户的利润空间。保税物流中心设立后,港口功能增加,报关、检验、装箱一体及出关退税、进口保税等,不但使进出口贸易变得更为快捷,而且也极大地减少了客户资金投放量。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的运营,极大地满足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深加工结转、国际中转贸易企业对保税物流高层次的需求。对于加快东北地区物流周转,降低物流成本,拉动加工贸易升级,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主要港口,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的运营也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港口保税物流的功能配套。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坚持国企担当
在发展中,营口港务集团坚持国企社会责任担当不动摇。
首先,通过主营业务的发展,承担拉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国企社会责任。10年来,港口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地方运输业、物流业、加工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10年前,各种运输车队在当地只有20几家,现在已达100多家,仅集装箱运输车辆就有万辆。而像鞍钢新厂等因港而建的企业或落户的投资项目就更是举不胜举。这些大企业、大项目的建设和落户,改变了当地产业结构,拉动了就业,促进了社会和谐。
在救灾、扶贫、帮困等社会义务方面,营口港勇担大国企责任,每年都向定点扶贫单位拨放扶贫款;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捐助资金。仅“十一五”期间,扶贫帮困用款就达1000多万元。
随着港口的发展,集团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有计划地解决社会就业。10年来,直接安排就业岗位1万多个。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港口生产受到冲击时,营口港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仅不减员不减薪,仅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短短4个期间,就新增装卸司机、装卸工人两千余名,员工年人均收入还较上年同期增长8.62%,这些都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国企在面对危机时的责任担当。
公司发展后,一方面要反哺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要让广大员工分享发展成果。这在营口港早已为一项不成文的制度。
营口港始终把加快港口发展,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作为港口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港口管理上,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认真贯彻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涉及港口发展、员工利益的重大问题一律经过职代会讨论,维护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历来重视和强调同工同酬,使广大员工在港口有地位、有尊严、有责任、有幸福感和成就感。10年来,员工年人均收入已从1.73万元,提升至5.5万元,增幅达217%。
由于营口港地处我国沿海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港口,冬季寒冷,而港口是露天作业的行业,条件艰苦,对港口生产效率影响很大。如何将冬季生产赋予一种有生命力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文化?
2003年冬天, “冬暖”活动正式启动。从此,每年冬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未),以“让一线工人感到温暖,创造温暖;让客户感受温暖,受益温暖”为主题的“冬暖”活动便在营口港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在“冬暖”活动中,上至集团董事长,下到每一名普通管理人员,都为“冬暖”活动捐款(购买鲜姜、红糖、大枣及猪肉、蔬菜等),并昼夜24小时轮流值班,为一线工人送姜糖水。
随着港口的发展和管理干部捐款的增多,从2009年开始,“冬暖”期间,还为夜班工人每人增加了一个免费馒头和一碗白菜豆腐肉片汤,工人们称为“冬暖馒头”和“冬暖汤”。
每当春节来临前,公司领导都会带领管理干部一起为一线工人包过年饺子。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坚守生产岗位的码头工人都能像在家里一样,吃上免费的饺子。且一线工人的夜餐全部免费。许多货主感慨地说,这里虽然气候寒冷,但是营口港总是热腾腾的,好像没有冬天!
“冬暖”文化密切了干群关系,贴近了港客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一线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港口冬季生产的作业效率,明显地压缩了车船在港停时,深受工人和客户的欢迎,已渗透于港口生产经营工作之中。
除了每年为员工进行体检,营口港务集团还分批组织员工到外地疗养。集团每年投入60万元,设立帮困基金解决员工突发困难。不论是重病突发还是遭遇自然灾害,员工都无后顾之忧。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是当前中国所有企业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营口港认为,作为国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做好环保工作,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企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港口来讲,忽视自身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对污染问题视而不见,对企业自身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企业形象的破坏等后果难以估量。自上市以来,营口港积极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港口建设和业务发展过程中,既要增量,更要质量,重视环境保护,全力打造绿色环保型港口。10年间,营口港投入5个多亿于港区环境保护和治理。为建设一个生态环保绿色港口,公司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包括:
专用码头分区
在近几年的建设中,营口港的码头已实现专用化,形成了集装箱、钢材、汽车、粮食、大件设备、矿石、原油、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煤炭和杂货等10种类型货物的专用码头。专用码头建设,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更为建设环保型港口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营口港根据专用码头的类型,科学布局各类泊位,将污染性与非污染性货种的码头货场逐一分开。同时,将污染性货种远离生活区,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货种之间的接触、混淆和污染,并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煤炭、矿石等污染货种对港区的污染。此外,公司还根据码头泊位布局需求,实施绿化工程,港区目前绿化面积已达70多万平方米。既保证了货运质量,又实现了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
近几年,营口港加大投入,致力于港口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建立了煤炭和矿石堆场防风网、散货车辆冲洗台、油污水处理场、综合污水处理场、溢油应急设施;实施了中水回用工程、油罐区锅炉脱硫除尘工程、太阳能改造工程等;全部拆除了港区和生活区的大小锅炉房,将分散的燃煤供热改为电厂集中供热;在港区建立了7个大气环境观测站;建立了垃圾处理场,并及时对船舶、生产、生活等各种垃圾进行分拣和销毁处理。
为了减小港口营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环保“三同时”制度,并在鲅鱼圈港区先后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化工污水处理厂、矿石污水处理厂等共计7座污水处理厂;后续投资1000万元对鲅鱼圈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投资约500万元将堆场内原有矿石污水处理厂进行扩能改造。
2009年,营口港投资800万元在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每年可节约用水24万吨,节约用水成本约70万元,每年COD减排约为9吨。散货堆场雨污水处理厂中水全部用于堆场喷淋降尘使用。在仙人岛港区已投资3000多万元,配套原油罐区建设一座油污水预处理厂,并在港区建设一座综合污水处理厂,综合处理成品油污水、化工污水和生活污水,并可全部实现中水回用。
2012年,营口港响应辽宁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碧水工程”规划,投资650万元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座,新建和改造管网3.2公里,建设污水提升泵站4座,将港区产生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并达标回用,可削减化学需氧量约15吨/年,削减氮氧化物约1.5吨/年。
粉尘污染是港口的另一主要污染物,近些年,公司投资近两亿元,建设专业化煤炭和矿石堆场防风抑尘网;还在矿石、煤炭等粉尘较大货种的作业区域安装固定喷淋系统,实现了货垛的全覆盖。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港口的粉尘污染。值得一提的是,A港池专业化煤炭堆场23米高防风抑尘网关键技术项目已被列入国家交通运输部科技成果推广和企业创新项目。
节能减排推进
在积极推进污染物减排的基础上,营口港还加大了技改力度,全力实施节能减排,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营口港斥资近亿元,率先实施场桥“油改电”工程。截至2011年,鲅鱼圈港区72个集装箱区及所有场桥油改电全部结束。目前运行稳定,节能减排效果显着,据测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率可达60%。此外,原来柴油发动机组启动时,其排放的气体中含有气态、液态及固态的污染物,改造后则有效避免了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的排放。
LED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的绿色光源,是未来发展的趋势。2012年,营口港在港口行业率先尝试LED节能路灯及高杆灯改造工程,总投资970万元,共改造和新建134盏路灯,29基高杆灯,较原高压钠灯每年可节电118万千瓦时左右,节省电费140万元左右,节能量476吨标准煤/年。
此外,营口港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总投资590万元,完成鲅鱼圈港区浴池太阳能节能改造工程,实现全自动恒温变频供水,节水量达到32%。每年可节省资金100余万元,同时取消燃煤锅炉5台。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6吨、氮氧化合物23吨、二氧化碳8139吨。
自然生态保护
在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注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成为对企业的一道考验。营口港做到建设项目与环保设施同步评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2005年,仙人岛港区开工建设时,公司制定了“不毁一棵树”的原则,不惜斥资数千万元保护仙人岛原貌,将南堤延长4公里。
营口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寻求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弘扬“店小二”精神 实现与社会和客户共发展
“发扬创新店小二精神,为客户服务,与客户共赢”是营口港朴素而又真挚的服务理念。
进入2007年,营口港即将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公司领导适时提出了新时期营口港的服务理念—“店小二”服务理念,并指出,“店小二”式的服务精神是营口港的传家宝,是港口发展的宝贵财富。这一理念让广大干部员工时刻不忘营口港是从辽河湾里走出来的小港,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在客户面前,从集团董事长到每一个员工都是“店小二”,要用创新新时期营口港的“店小二”精神,为客户服务,与客户共赢。
广大员工积极认同集团领导对于服务理念的总结和要求。各基层单位纷纷自发地组织了关于“店小二”服务理念的讨论。经过讨论,广大员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一个人人争当“店小二”以做新时期营口港“店小二”为荣的实践热潮在营口港轰轰烈烈地兴起。
从服务理念到服务模式的创新,从集团“店小二”式服务理念的提出,到全员“店小二”式服务的自觉实践,使港口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发展品质越来越好,成为全国沿海港口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在继2007年实现亿吨之后,仅用3年时间,就突破了两亿吨,成为从亿吨到两亿吨用时最短的第二个港口。
目前,营口港的“店小二”式服务已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共同认可。在营口港,不论是办理业务,还是参观考察,在港口的任何地方,人们都会体验到营口港人独具特色的“店小二”式服务。港内设有24小时投诉电话,信息平台24小时为客户提供船舶、气象服务。在营口港,上至港口老总,下至每一个工人,都是营口港的“店小二”。营口港的“店小二”服务被评为全国交通系统2011年创新管理一等奖。
近年来,在自身服务上,营口港独具特色的“店小二”式服务已成为员工共同的自觉行为,深受业界内外广泛好评;在延伸服务上,营口港的多元化经营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在与国内诸多大企业集团联手合作共同开发经营港口物流产业的同时,营口港务集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港口贸易、港口地产、港口酒店、船货代理、船舶燃料供应、物流金融服务等等都已初具规模。现在客户在营口港走货,有船货代理为其办理相关业务;货物卸到港口,有港口贸易部门为其办理货物贸易;客户在港口逗留,可入住港口不同风格与标准的酒店。多元化经营不仅扩大了港口规模,创造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港口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11年,港口服务业收入已占港口总收入的30%。
一百四十多年前,营口是东北最早开埠的口岸;一百四十年后,营口港用上亿吨的规模站在了中国十大港口行列。这是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是营口港人承载百年、跨跃百年的责任。
以港兴市,兴港报国,用良好的业绩和发展回报投资者,这是营口港的目标,也是港口人光荣的使命。营口港用朴素而又坚定的责任之心完成了一个跨越百年的命题,用成就见证了一个大港的崛起。为了中国梦,为了东北地区的繁荣与腾飞,为了一个国企的光荣使命,营口港有责任制造一个大港的重量与规模,有责任为东北找到一条最短距离的出海大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