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市场化助外贸“挤水分”

2014-6-11 10:21: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加大,可能会让外贸企业承受更大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则可以抑制“套利”,挤出外贸“水分”,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六条”)发布将近一个月,对于其中提出的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专业人士表示,短期来看,汇率浮动区间扩大,外贸企业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但长期来看,对于外贸“挤水分”、提升外贸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等有着重要作用。
  单边升值出口承压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在加大。1月14日,人民币汇率升值至6.0406,为2005年汇改以来的最低点,随后人民币汇率呈现波动中贬值的走势。3月17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之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都为企业所担心,尤其是长期以来的单边升值趋势,让出口企业承压不小。在第113届广交会上,爱维视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信就曾表示,由于人民币升值,产品出口到日本的价格在一年内提高了23%,企业的价格优势也随之被逐步削平,利润和市场受到双重切割。“国十六条”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避险产品,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温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思路,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可以抑制“套利”,挤去外贸“水分”,同时可以打破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单边走势的预期,推动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为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外部支撑。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加大,将为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一方面可以让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降低资金流入的压力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更加具有主动性。
  浮动培育新优势
  “短期而言,对外贸企业不利。”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张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接单时更加无所适从,难以对走势作出明确的预判,也会使国外企业在下单时犹豫不决。“这也是现在企业中短单多而长单少的重要原因。”
  不过,汇率是外贸企业从事国际贸易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温彬认为,从长远来看,可以通过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力量,引导外贸企业提高金融操作能力,主动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而且,汇率价格由市场决定,可以更准确地释放经济信号,有利于企业决策。同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也可以加快开发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避险产品。
  温彬介绍说,目前有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外汇期权和外汇期货四大类外汇衍生品,人民币汇率期货业务目前在大陆未开放,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也会为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开展带来挑战,但企业可以灵活开展人民币掉期业务和人民币期权业务等,规避汇率风险,提高对人民币外汇衍生品的运用能力。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扩大以及“国十六条”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多的金融工具也有望推出。
  对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而言,扩大汇率波动幅度也具有重要意义。张莉表示,在汇率幅度区间扩大之后,出口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改进工艺、提高管理、开展业务外包、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降低成本,通过电子商务、直接到海外建立渠道等方式开辟营销新路子,争取国外订单并留住客户;另一方面要尽快学习金融操作知识,提高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以从容不迫地应对汇率波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