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走稳港口经济和城市规划的平衡木

2014-5-29 9:33: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龙头是上海,龙中是武汉,龙尾是重庆。长江经济带迅猛升温之时,位于“龙颈”的南京如何体现竞争力? 
  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的未来在于发挥好目前的比较优势。
  定位何在
  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近期披露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中,南京没能够像重庆、武汉、上海等城市,被列入“航运中心”之列。那么,南京应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
  一方面,过去若干年来南京港口经济发展滞缓,另一方面,与南京区位也有关系。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对江苏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以南京为例,它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也存在潜在的比较劣势。不利的情况可能会是经济资源穿城而过,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对南京的虹吸效应反而加大。” 江苏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范朝礼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从生态角度看,越处于下游压力肯定越大。而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产业流失对江苏来说不可避免。这也是区域经济梯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从南京内部来看,南京港口经济面临的问题,则在于港口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不易协调。
  如位于南京长江北岸的浦口区岸线码头,目前主要承接化工园及其产品的运输,这极大挑战了城市生态建设。
  根据南京的最新城市规划,这一当初国家级的中转港要彻底搬迁,让位于“滨江城市”的发展规划。
  不仅如此,“滨江城市”的理念要扩展到南京长江二桥和三桥之间——这是南京最重要长江岸线和港口经济的核心范围。以南京岸线资源条件最好的龙潭港区为例,其为拆迁而建设的龙潭新城已处于被企业包围的状态,面临二次拆迁。
  经济带而非运输带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此前在一个论坛上表示,要把长江流域看成是一条经济带而不是一条运输带,更多转向对人口、城市、产业、交通基础设施及信息一体化以及连绵城市群的建设。
  “长江经济带的开发,水资源只是一个符号,应该更多地进行长江流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刘志彪说,要快点建设一条贯穿整个长江流域的高速铁路,“在高速铁路建设的基础上,形成长江流域的城市人口聚集,这样能产生城市化的需求,从而拉动信息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拉动新的产业发展、拉动就业,实现市场的一体化和制度的协调,为整个长江流域乃至为中国的经济创造新的起飞条件,长三角一般制造业将往中上游转移,长三角地区未来会成为总部经济地区。”
  范朝礼认为,南京仍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他说,南京乃至整个江苏有强大的产业先发优势和雄厚的综合基础,南京地处中转站和枢纽点,这是其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南京港董事长熊俊此前在与投资者网上交流时表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然带来产业格局的新调整,为港口发展中转业务规模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熊俊还说,由于中转规模的扩大,港口可以在全程物流、交易中心建设方面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可以嫁接很多新的发展模式,这是未来努力的目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