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进入调整期

2014-4-8 10:13: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2010年开始,博鳌亚洲论坛开始发布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年度报告,并首次提出了E11(新兴经济体11国)的概念,将二十国集团中的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等11个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来整体研究。 
  概念提出之初,论坛预测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也将会越来越顺畅。新兴经济体也如其名字一样,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前景光明。
  然而,在连续奔跑了几年以后,新兴经济体有点泄劲了。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不确定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和亚洲多数经济体增长放缓,原有的经济动力有所减弱,此前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逐步衰弱。
  论坛新发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14年度报告》显示,新兴经济体内部经济联系持续增强,而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贸易联系呈下降趋势。
  报告指出,在对外经济合作上,E11内部联系日益紧密,E11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贸联系亦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在贸易方面,E11内部贸易联系总体上日益增强,而E11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贸易联系呈下降趋势,发达经济体在E11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2012年,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8个发达经济体占E11对外贸易份额为33.69%,延续了上一年的下降趋势,相比2001年占五成以上的份额下降了17.89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2013年进一步下降至32.40%。
  经济依赖症病发
  对于新兴经济体表现出的疲态,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表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发展密切相连。近年来金融危机深化,欧美经济增速放缓,新兴经济体跟着失去活力,这反映出新兴经济体长期依赖发达经济体,缺乏经济独立性和内生动力。”
  宋泓指出,新兴经济体中,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具备一定的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而印度、印尼等国长期处于贸易赤字、资本赤字的状态下,想单纯靠借外部资本来振兴本国经济基本不可能。这是与发达经济体联系下降的原因之一。
  经济增长放缓、货币走软、大宗商品价格疲软、投资决策糟糕,乌克兰动荡造成的风险,致使来自发达经济体的投资者期望一再落空。《经济学人》报道称,在过去3年,就那些对新兴经济体投资高于平均水平的发达国家企业而言,它们的股票表现已经落后于美国股市整体约40%。这一切使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它们的新兴市场战略。
  调整合作策略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仍应看到,新兴经济体依然在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发展2014年度报告》指出,在2013年世界经济总体放缓的背景下,E11经济继续保持上年的增长态势,并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3年,E11经济增长率为5.1%,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水平比发达经济体1.3%的经济增长率高3.8个百分点。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研究员梁艳芬认为,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是源于其内部的结构性和周期性调整,是新兴经济体的自我修复和改善,并不预示着以后长期不景气。
  为了改善合作,发达经济体的企业需要做的是,筛选自己的投资组合,以求战略相关性和经济回报;跨国公司需要加强所留业务的运营,通过在当地债券市场融资、向新兴市场转移更多的生产,以形成防范汇率波动的对冲机制,并避开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最终新兴经济体将恢复增长,从而回报那些具有强大业务和毅力的企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