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对华猪肉出口大涨

2014-4-3 10:04: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虽然2013年增幅喜人,但英国对华猪肉出口量对中国市场总量影响较小,且高速增长的态势恐难持久。长期来看,中国猪肉市场仍然依靠自给自足。
  英国食品和饮料联合会近日发布消息称,2013年,英国对华猪肉出口额增长了92%,直接推动当年英国对华食品和软饮出口额同比增长82%,至2.01亿英镑,并使得中国成为英国在欧盟以外的第二大食品市场。
  对华出口大涨:事出有因
  英国并非传统猪肉贸易大国,2013年对华出口之所以大涨,有着较为特殊的原因。
  除普通猪肉外,猪头、猪内脏、猪蹄等副产品在英国消费量很小,却很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英国食品和饮料联合会联系主管特里·琼斯表示:“猪头和猪蹄等我们不食用的部位,在中国消费者那里很受欢迎。”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消费者认为这些部位营养价值很高,比较愿意购买。”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林海告诉记者,在市场或超市看到进口的猪肉,普通消费者会产生“尝鲜”的心理。“进口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从政策层面看,中国放开了从英国进口食品的种类,猪肉以及三文鱼等成为常规进口产品;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使居民对食品需求不断增加。“综合来看,未来我国从英国进口的食品将进一步增多。”向健军说。
  但也有观点认为,英国对华猪肉出口高速增长的空间有限。“消费者对新鲜产品的热情会逐渐冷却,如果没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本土猪肉的统治地位仍然牢固。此外,英国的猪肉生产能力非常有限,尚不足以对中国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林海说。
  中国猪肉市场:自给自足
  虽然2013年英国对华猪肉出口增幅高达92%,但分析认为,与中国的市场容量相比,英国的出口量仍然很少。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主要还是依靠国内的市场力量来供应,进口起到调剂余缺、丰富档次,满足不同消费阶层需求的目的。“每年中国猪肉的总进口量大约为100万吨,从英国进口大约10万吨,在中国消费总量尚不足1%。”上述分析人士说,“要看到这个高增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之前的基数很低。”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机构作出决定,首次允许从英国进口三文鱼和猪肉,因此才有了如此大幅度的增长。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平均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但出口量在全球总量中只占10%左右,且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总体来说,中国的猪肉市场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该人士说。
  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中国猪肉出口往往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也是导致中国猪肉出口量很小的原因之一。“比如要取得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非疫区身份认定,实际操作起来成本很高。”林海举例说。根据现行规定,欧盟外国家要向欧盟出口动物产品,所需满足的条件十分苛刻,检查程序也非常严格。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