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物流枢纽”的双城之争:西安、兰州谁执“牛耳”?

2014-3-20 11:38: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兰州“铁腕治污”的效果显著。从中川机场出来,没有印象中的雾霾和阴天,反而是久违的蓝天和阳光,空气冷冽却清新。
  机场不远处是升级成为国家级新区不久的“兰州新区”,脚手架、塔吊、半成品的高楼四处林立,城市的扩张在不断加速。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出炉,又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诸多“遐想”。
  “兰州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当地官方如是定调,意在瞄准“丝路物流枢纽”,且动作频频。兰州市政府官方信息显示,兰州将加快西北综合性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与此同时,兰州宣称将规划建设定位于连接中亚、欧洲市场的综合物流枢纽——兰州国际港务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兰州西固区委宣传部获悉,“港务区方案正在逐级申报中。”
  然而,兰州不得不面临的尴尬是——地理位置相近的西安,亦欲构建“丝路物流枢纽”,作为中国首座“内陆港”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筹建已五年有余,其功能形态已初具规模。
  对此,陕西省社科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认为,构建丝路经济带,对于兰州和和西安都是机会,兰州筹划国际港务区无可厚非,但要成为丝路经济上的中转枢纽,西安无论是从交通区位、科教文化、经济实力和产业层次上都远胜于兰州。
  后发者如何破题?
  宽阔道路上,来往的车辆并不密集,途经的众多商业区里,亦鲜有拥挤的人潮。相比热闹的市中心,作为兰州核心工业区的西固区显得安静许多。
  安静的外表下却不平静。去年11月,兰州市政府邀请相关专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在西固区召开 “兰州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及有关方案专家论证会”。一则兰州千亿建设国际港务区的消息,在当地掀起不小的波澜。
  借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兰州宣称计划在西固区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的具有多式联运方式港口功能的国际港务区。
  官方出炉的工作方案将其具体描述为,“努力把兰州国际港务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际贸易的枢纽港,‘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合作平台,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市场的综合物流中心和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点。”
  以上消息发布后,兰州的动作迅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兰州市发改委获悉,有关国际港务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目前已由兰州市商务局牵头,兰州市发改委协调,兰州市西固区政府执行正逐步推进。
  兰州西固区委宣传部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了最新进展:兰州国际港务区的申请方案已经报到了甘肃省商务厅,等待审批,“通过后将会上报至国家层面。”
  不过,对于兰州港务区具体的方案和规划,上述人士表示,由于方案最终还未核准,项目建设机构亦未组建,暂不方便对外透露任何信息。
  尽管兰州市官方暂无意透露具体消息,但是其规划建设国际港务区背后的驱动力,从公开报道中亦可见一斑。
  据当地媒体公开披露,近年来,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铁路货运中心站、兰州公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纷纷落户西固。同时,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给兰州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正是这样的土壤,培育和萌发了建设兰州国际港务区计划。”上述宣传部人士亦证实,国际港务区的建设与此密切相关,“兰州西站要搬迁至此,丝路经济带的利好提出,让建设港务区成为必要。”
  为此,兰州在规划建设国际港务区之前,2012年与2013年,兰州西固区政府和兰州市商务局还曾分赴已运行五年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取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兰州官方有意规划国际港务区,且最终瞄准“丝路物流枢纽”的定位,但就已建设运行五年的西安国际港务区而言,作为后来者的兰州,将如何应对西安客观上形成的竞争?
  按照西安经验,兴起港口并非一蹴而就,西安国际港务区相关人士坦言,一个港务区从设想到成立运营,其间需要过多道关口,这些都是兰州要面对和解决的。
  西安建“港”已五年
  与兰州晴朗的天气不同,西安显得略有阴霾。
  不过,这并不影响赵建军的工作,作为西安陆港大陆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因“长安号”的开通,赵建军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这趟国际货运班列上。
  尽管忙碌和疲惫,但只要提及“长安号”,赵建军总是滔滔不绝,“自班列去年11月28日正式运行后,被国家列入‘中欧快线’计划。”
  颇有意思的是,“长安号”成功发出的同时,恰逢兰州提出设立国际港务区。
  不过,面临兰州客观上形成的竞争,西安国际港务区相关人士表示并不担心,“兰州港务区刚刚起步,而西安国际港务区已建设5年,港口功能基本成形。”
  根据西安国际港务区官方的统计数据,2013年全年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实现运量8.93万标箱,同比增长15.15%。西安综合保税区(一期)进出口贸易额完成4.9亿美元,同比增长67.84%。
  “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所构成的国际内陆港口岸服务平台,通过多式联运体系,与沿海、沿江、沿边口岸形成紧密的合作机制,已经实现‘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梦想。”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强晓安称。
  与此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官方资料显示,借鉴沿海现代港口的“港城融合”发展经验,遵循“先建内陆港、再建开发区、后建城市新区”的发展理念,“以港聚业、以港兴城、港城融合”之梦,亦正逐渐成为现实。
  而丝路经济带的提出,在强晓安看来,这座国内最大的国际内陆港,无疑再次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西安港务区的对外宣传口径中,其对于自身在丝路经济带上的定位已发生微妙变化,“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发挥地处欧亚大陆桥中段的节点优势,承担‘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的物流枢纽重任。”
  按照官方的想法,西安将建“国际中转枢纽型陆港”,具体含义是指处于国际物流大通道中转枢纽的交通位置,多式联运发达,物流园、保税园区等区域布局合理,能够承担国内外大规模物流业务装卸、仓储、中转、交换、衔接及增值服务的港口。
  “我们的长远目标就是抓住丝路经济带的机遇,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国际中转枢纽港,进一步分享和参与全球化经济。”西安市副市长、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韩松表示。
  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钊亦透露,西安国际内陆港正在申请港口代码,纳入港口体系,同时筹建内陆港港口协会,以突破“最后一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港口。
  两座城市的“较量”
  两座地理位置相近的西北城市,建设国际港务区,且均意在谋划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物流枢纽,或多或少有几分竞争的火药味。
  不过,对于西安国际港务区来说,兰州角逐“内陆港”并不会对其构成直接威胁。西安国际港务区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目前进度看,兰州方面建成港务区尚需通过多道关口,从时间上并不对西安构成多大竞争。
  “兰州的国际港务区,从动议到真正运营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李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西安的经验看,一个港务区从设想到成立运营,其间需要突破的行政壁垒较多,比如海关、沿海港口、铁路中心站等,都需要当地政府拥有较多资源。
  尽管西安方面对此颇为乐观,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枢纽,双方却从未停止过暗自的较量。
  在以上区域经济概念提出之初,兰州便高调赴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表明其在丝路经济带中的地位。此后兰州在多次政府会议中亦一再强调有关“丝路经济带”节点城市和黄金段的提法。
  西安也不甘落后。在西安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把西安建成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在具体行动上,西安提出加快领事馆区建设、开通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对接等多项计划事项。目前“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已经开通。
  与之相对应,“长安号”开行的同时,兰州恰好宣布规划国际港务区。此外,兰州亦期望兰州新区能够承载起打造向西开发战略平台的重要使命。
  对于上述情形,张宝通表示,竞争固然客观存在,但两座城市的比较优势不尽相同。
  “丝路经济带的提出对于西北内陆城市而言,均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兰州要规划国际港务区无可厚非,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有竞争才是正常的。”张宝通表示。
  但从交通区位、经济总量、科教实力和产业优势方面,两座城市若作比较,张宝通坦言,兰州与西安相较距离颇远,“西安人口是兰州的两倍之多,经济总量亦比兰州大。”
  数据显示,西安常住人口约800万,兰州仅有385万。截至2013年底,西安的GDP为4884.13亿元,兰州为1776.83亿元,前者是后者近3倍。
  而在交通区位上,西安更具备优势,西安市是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西安国际港务区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张宝通表示“这是兰州无可比拟的。”
  对于西安和兰州可能形成的货源和腹地之争,张宝通直言,竞争很正常,丝路经济带上不会只是一个中转枢纽,但双方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更多是互补的,“西安的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而兰州是原材料产业,恰好互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