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瘦身”,哪些“赘肉”该甩

2014-2-20 11:01: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4版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欧甸丘 刘元旭 叶锋
  22个省份下调、7个省份持平、两个省份上调——近日陆续结束的全国省级两会上,GDP增长目标“换挡减速”成为主旋律。
  经济增速“瘦身”,哪些“赘肉”该被甩掉?发展降速提质,绿色增长引擎如何启动?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采访。
  增长目标“瘦身”最高下调1.5%
  盘点内地31个省份今年的GDP增速目标,仅有黑龙江、海南高于去年,22个“降速”的省份中,下调最多的是天津和江苏。
  在31份《政府工作报告》中,GDP“换挡降速”,“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过剩产能”“调降固定投资目标”等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三大关键点。
  “GDP增速‘瘦身’,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自然结果,这为转变增长方式腾挪出空间,有助于改变旧有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甩掉‘赘肉’。”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说。
  挤掉“有毒黑色GDP”——2013,雾霾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多个城市重度“沦陷”。面对一味强调增长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透支,29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大气污染治理,北京、河北还首次将PM2.5浓度下降目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提出,将在2014年组织退出铸造、化工、家具等高污染企业300家。
  挤掉“产能过剩GDP”——各地纷纷规划化解产能过剩“路线图”,水泥、多晶硅、钢铁、电解铝、铜、铅锌冶炼等过剩产能成为淘汰重点。钢铁产能超过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北省,计划今年再淘汰1500万吨钢铁产能。
  挤掉“过度举债投资GDP”——地方债高企导致风险不断累积、政府负债已被作为政绩考核重要指标,曾一直被当做拉动GDP增长利器的“举债投资”也走入紧缩通道。
  “过去设定了GDP增长目标后,就会划定投资在整个‘大盘子’中占的比例,进而决定引进多少大项目进行投资。GDP增速降了,这样的投资就可以更加优化,有利于控制地方债的规模。”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创下了10年来的新低。摩根大通预测,2014年,这一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这表明,依赖投资拉动GDP的模式正在得到改善和优化。
  GDP非万能,没有GDP万万不能
  事实上,地方纷纷下调GDP增速目标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倒逼”:对地方官员新的政绩考核体系中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国家统计局将对省级GDP进行“直算”改革,担心届时基数高被挤明显“水分”。
  国家统计局表示,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当前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学家指出,尽管GDP指标存在着缺陷,但不唯GDP并非GDP不重要。有速度而无质量不行,求质量无速度同样也不行。
  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概能创造130万甚至15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现阶段我国保就业、将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GDP增速不能低于7.2%。
  不仅是保就业之需,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增加民生福利、经济转型升级而言,保持一定的GDP增速仍是“刚性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体系在2013年都进入平稳可持续的状态和模式。从过去10%的增长平台经过连续调整,已基本稳定在7%到8%新的增长区间,结合就业表现看,这个区间比较适宜。
  “速度和质量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相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走‘有质量增长’的发展之路,加快启动‘绿色引擎’,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续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
  王小广说:“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现代服务业,三是传统制造业的升级。”
  一些地方的发展实践证明,综合运用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发展高端产业的“加法”、技术升级改造的“乘法”,可以走出一条“高质量快速增长”的路子。
  天津市2013年GDP增长12.5%,主动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低为11%。近年来始终抓住构筑高质化高新化产业,2013年,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2%。
  收入增速跑输GDP,民生“短板”需加强
  从31个省份公布的情况看,有22个省份2013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没有完成预定目标,有16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跑输GDP,暴露出一些地方的民生“短板”。
  在各地纷纷下调经济增长目标的当下,未来民生建设会不会也随之“降档”,如何让百姓向期待的“幸福梦”迈进,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经济高速发展为何没有换来百姓幸福感的大幅提升?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在增长压力减轻后,政府应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为给劳动者涨工资腾出空间,将有限的财力更多投入到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做百姓增收的‘加法’,做好多道财政支出的‘减法’。”
  对广大干部而言,考核是最有用的“指挥棒”。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留下烂账要追责……中央组织部印发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新规,有望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制度性约束。
  要真正扭转到“有幸福质量的增长”轨道上,林江认为,还需细化政府考核、干部选拔等机制方面的配套、改革,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政府工作的“风向标”。
  “民生好不好,百姓幸福指数高不高,跟官帽挂钩,就是最大的约束和触动。”天津一位区县干部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