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开启新一轮运力调整

2014-1-7 9:45: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刚刚有望逃离退市悬崖,中国远洋已经迫不及待开启新一轮运力调整。 
  2013年12月30日晚间,中国远洋发布公告,称其通过附属公司与中船工业下属船厂签约,确定以1.08亿美元(约合6.54亿人民币)的价格向后者订购4艘64000吨的灵便型散装货船。
  这一交易已经在中远前一周的董事会决议中得到提及,同时公布的还有5艘94000TEU集装箱船(船型 船厂 买卖)的订购计划。这是中远时隔五年来首次新增运力,引发市场对航运业形势好转的遐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照市场推测价格计算,这总共9艘船的订金将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尽管此次运力重启不会带来运力显著增长,母公司中远集团的新任掌门人马泽华对中远发展的新思路却包含在中——由于五年前23亿美元订单带来的负面影响延续至今,勉强保壳的中远在未来两三年将保持谨慎提升运力的步调。
  缓步增添运力
  协议规定这五艘灵便型散货船(船型 船厂 买卖)每艘船定价在2700万美元,总价约合6.54亿人民币。这一价格与今年下半年该船型的市场价相符合。四艘船的交船期间为自2015年至2017年,并将根据造船协议的延期交付条款约定提前或延后交付。
  这是中远此前一周发布的新船订购计划的一部分。2013年12月24日中远的公告同时提及将建造5艘9400TEU集装箱船,但这一交易尚未完成。综合近半年市场就94000TEU集装箱船开出的价格,这笔交易总价将落在24.2亿-24.8亿元之间。这意味着此番运力重启将超过30亿元。
  此前海外航运媒体就称中远将从2014年开始大手笔订购50艘新船,金额可能达到数百亿元。
  上述消息很难不让人联想中远上一轮的订单。2008年中远集团时任董事长魏家福确定了一轮超过23亿美元的新船订购计划以及以高峰期价格拿下的租船合同,但很快经济危机到来,航运市场走势迅速调转,错误的市场判断影响延续数年。
  但中远集团董事长马泽华2013年12月末已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否认了上述消息,明确表示中远将“审慎地对待发展运力”。事实上,中远截至去年年中的散货船运力超过2800万载重吨,对比之下上述订单分别带来的25.6万吨和47万TEU的运力只能算九牛一毛。
  难言市场好转
  综合来看,政府补贴是中远订购新船的最直接原因。交通部2013年12月9日公布了行业期待已久的拆船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将以1500元/吨的补贴额度鼓励企业拆掉老旧船舶,并订购节能减排的新船。按照其老旧运力推算,中远有机会获得超过7亿元的补贴,上述4艘散货船订购协议中也包含了对新船燃料消耗的要求。
  过去几年,中远一直在消耗上一轮造船订单和租船合同带来的沉重压力。到去年6月30日,中远的干散货船舶已经从高峰期的450多艘降到了332艘。
  根据最新出炉的排名,中远的散货和集装箱运力仍然是中国航运企业的老大,因而中远的订船动作也被部分航运界人士视为行业复苏有望的最新信号。
  作为全球航运业风向标的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去年下半年以来迎来了较为迅猛的增长,圣诞节到达了全年顶峰,这让行业复苏的呼声再度传出。但对比往年数字可以看出,BDI指数目前仅仅回到2010年底的水平。
  由于2008年以来行业转暖的形势出现过反复,包括马泽华在内的不少中国航运界人士对行业走势的判断仍然谨慎。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此前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 2013年出现的船东抄底并不能断言走势已经好转,行业运力仍然严重过剩。
  但即便是短期回暖,年末的BDI指数也为中远的扭亏帮上大忙。由于退租减少了运力,中远去年三季度的散货业绩虽不及前年同期,集装箱业务营收也因运价降低而减少。但相比去年同期 BDI指数超过50%的上涨,让中远四季度营业收入有望大增,结合去年出售资产带来的86亿元左右入账,中远有望实现扭亏,避免退市。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