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外贸的转型与变化

2014-12-29 10:22:00 来源:今日中国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3.9万亿美元,增长3.4%。其中,出口2.12万亿美元,增长5.7%;进口1.78万亿美元,增长0.8%。由于上年1-4月的虚高基数,这些数据并未能真实反映中国外贸的发展现状。根据笔者的测算,若排除上年的虚高因素,12月进出口能达到5%的话,201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实际增幅可达到5.9%,较目前的增幅高出2.5个百分点,虽然没有达到7.5%的目标,但在内外部环境都面临诸多压力和困难的形势下也实属不易了。世界经济已显露复苏迹象,预计进出口增长5%左右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外贸的“新常态”。当然,数据只是中国外贸“新常态”的外部表现,转型与变化才是中国外贸“新常态”的内在属性,中国外贸的内生增长动能正在孕育。
  三大因素驱动中国外贸加速转型
  中国推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已近10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点是推动外贸从数量规模型发展向集约效益型发展转变;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型贸易向价值链中高端的自主创新型一般贸易转变,从以出口导向为主向进出口并重转变。当前,中国外贸虽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绩效已经日益明显,2014年1-11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值的比重达到53.9%,较200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比的提高,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由外部拉动型向内生驱动型转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
  2014年以来,各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都步入快车道,中国外贸虽然已坐上第一大贸易国的交椅,但大而不强的局面更为突出,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加,尤其是三大因素驱动中国外贸加速转型。一是欧美主导推动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重塑并试图将中国边缘化;二是发达国家制造业4.0战略将改变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作为外贸基础的中国制造业仍在低端徘徊;三是中国土地、劳动力、环境等资源要素的压力使得制造业外资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东南亚国家外贸的强劲增长势头已挤压中国外贸的国际市场份额。
  此外,中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遭遇瓶颈,内需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仍需要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发挥重要作用,否则,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和滞胀的风险。需要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新的增长点,使外贸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新形势下,中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点有所升级,侧重于提高对外贸易的管理能力,实现由政府政策性管理调控为主向营造良好的对外贸易市场环境转变;提高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能力,实现由追求高速增长向适度、均衡发展转变;提高对外贸易的国际影响力,实现由被动型参与向主动和主导型参与转变。
  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成就和亮点突出
  2014年中国外贸的主要成就在于突破长期以来要素投入和高速增长的路径依赖,以创新驱动实现外贸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政府更加注重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得到广泛运用,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创新和贸易便利化。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前者在整体加大外贸政策支持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减少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后者突出强调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探索长期性、制度性政策安排,助推外贸结构调整。此外,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通关和检验检疫便利化先行先试,试点推动通关一体化等,中国外贸管理体制逐步成熟。
  二是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阳光化。在鼓励贸易方式创新,加强供应链管理、示范基地建设、国际商务平台建设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加速推进。2013年出台的促进外贸发展“国六条”中明确提出“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明确了身份。2014年,各类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涌现,为外贸企业降低成本提供更多选择,通过社会化、商业化、专业化的手段解决了中小企业从事外贸的难题,促进了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分工。
  三是跨境电子商务全面快速发展。2012年商务部出台《关于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将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商务部、海关等相关管理部门从政策层面对跨境电商提供支持,除了出台一系列跨境电商利好政策,还先后批准上海、重庆、杭州等六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行业格局日渐稳固。从2014年开始,与以往中小微企业为主导开展的跨境电商不一样,众多大型制造企业也纷纷布局跨境电商业务,线上线下,平台与企业融合度不断加深。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占我国外贸的比重达到12%。
  2015年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2014年世界贸易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贸易额增长率预计仅为3.1%,较年初预测的4.7%明显降低。世贸组织认为,国际贸易增长尚未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限制了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能力。预计2015年,中国外贸的运行环境依然不容乐观,需要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来对冲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激发中国外贸发展的活力。
  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式具有连贯性,要实现中国外贸转型的质变需要更强大的内外部动力。但目前来看,外部需求依然不足,难以成为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动力,而内部,经济发展减速、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要素成本增加、产能过剩等也难以为外贸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我国外贸转型升级依然需要外贸管理部门和市场主体的继续努力。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固步自封。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需要进行调整,转型升级的根本目标不仅是为了实现进出口的增长,而是应该更好地促进生产,更好地提高国民福利,通过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优势改变传统发展路径,通过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实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外贸发展目标。
  具体而言,2015年,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应立足于外贸企业和消费者,重点把握三个方向,一是促进中国外贸企业由外贸生产商向外贸供应商转变,由产品交易商向生产组织者转变,鼓励外贸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组织生产,提高研发设计能力至建立自主品牌,提升利润空间,实现了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融合。二是促进外贸企业由价值实现者向价值提升者转变,推动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理念的升级,企业不但注重价值实现,更加注重价值提升,注重通过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获得产品的定价权与话语权,实现了中国外贸的价值提升。三是促进中国消费者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消费转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渠道和方式,使中国消费者更便利地购买世界各国的资源和产品,切实获得中国外贸发展的红利。
  此外,还需要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点也应把握五个方向,一是市场环境建设,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突破改革瓶颈,推进市场化进程;二是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技术创新激励、产品质量严整、自主品牌保护等促进措施,实现由点至面的突破;三是政策体系构建,政策制定应以营造法治化和便利化市场环境为主,尽可能减少局部优惠性政策,避免政策利差造成不公平竞争;四是中介组织协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组织和促进功能,使各行业的发展各具优势;五是强化企业自身管理,鼓励企业实施素质提升、创新提升、价值提升等计划,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