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港滨海新区发力打造亿吨大港

2014-1-21 8:48:00 来源:中国港口集装箱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港口是滨海新区发展的龙头。从市滨海办获悉,2013年,嘉兴港克服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生产保持稳中趋好态势。据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嘉兴港全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6605万吨,朝“亿吨大港”的目标又迈进了结实的一大步。“滨海新区作为嘉兴海洋经济开发的主战场,近年来围绕港航强省建设目标和大港口、大水运建设任务,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加快推动港口转型,激活了发展潜力。”市滨海办党委书记、港务局局长王照祥说。 
  生产势头“逆风上扬”
    
  2013年,嘉兴港全港全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6605万吨,同比增长10%,其中外贸完成859.5万吨,同比增长17%;装卸集装箱101万标箱,同比增长34.5%,港口主要生产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均居浙江沿海港口首位。
    
  从三个港区看,海盐港区2013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18.74万吨,同比增长34.66%,增速位列三个港区的首位。
    
  从货物种类看,煤炭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2013年,嘉兴港累计完成煤炭吞吐量3792万吨,同比增长4%。同时,随着港口经济腹地的发展壮大,嘉兴港非金属矿石、钢铁、矿物性建材等新兴货种的运输业务量持续攀升,货种结构不断优化。
     
  “在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嘉兴港外贸货物吞吐量逆势上扬,完成外贸吞吐量859.5万吨,同比增长17%,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市滨海办(港务局、口岸办)港政处处长钟建林说。据悉,该港外贸吞吐量能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港口腹地外向型产业对进口原材料的强劲需求及产品出口。
    
  另一方面,嘉兴港口岸扩大开放进程加快,嘉兴港至杭州(东洲)集装箱海河联运实现常态化,嘉兴港至湖州长兴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正式开通,使得嘉兴港口岸服务腹地的开放式经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同时,随着港口联盟建设战略的深入推进,嘉兴宁波两港合作效应持续放大,嘉兴—宁波集装箱航线已成为浙北集装箱中转主力航线,累计中转集装箱 66.6万标箱。“不仅如此,嘉兴港与上海港合作也取得突破,首期港口合作项目独山港区B23、B24多用途码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开通了一周三班至洋山港的‘独山快航’,对外合作继续深化。”钟建林说。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2013年,滨海新区港口项目建设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全年累计完成水运建设投资15.7亿元,同比增长10.6%,顺利完成了去年初的水运投资计划。其中,竣工验收万吨级泊位3个,建成万吨级泊位2个,新开工万吨级泊位2个,在建万吨级泊位3个、内河泊位18个,全港外海生产性泊位增至 3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8个),年设计吞吐能力达到4139万吨。
     
  “独山港区B23、B24多用途码头的投入使用,能够借助上海港的品牌、专业化管理经验以及上海洋山港的干线优势,为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成为新的集装箱业务增长极。”市滨海办(港务局、口岸办)规建处处长丁家红告诉记者。同时,独山港区A3、B28和乍浦港区E4及海盐港区 C5、C6等一批万吨级泊位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标志着一批新的港口建设项目即将为嘉兴港未来几年的“大港口”发展增添后劲。
    
  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发挥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满足嘉兴港腹地日益增长的液体化工品吞吐量的需要,强化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为促进腹地临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此外,要加快‘大港口’建设,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不断完善港口‘大配套’,积极构建港口对外合作‘大格局’,持续发展港口‘大物流’,为打造‘亿吨大港’提供支撑。”市滨海办有关负责人称,到“十二五”末,嘉兴港将拥有生产性泊位52个,发展成为货物吞吐量超亿吨、集装箱突破200万标箱的地区性重要综合型港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