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层面来看,国际经济多边体制即W TO,一直停留在多哈谈判的框架下。进入新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受到重视,区域贸易协定(R TA)或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不断涌现,每个发达经济体都处于数个R TAs、FTAs之中,这种体制逐渐成为经济体国际合作中的主流。
就亚太地区来看,区域生产一体化已十分成熟,但由于区域内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化,一直以各国间或数国间的FTA为主。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过后,亚太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出各种双边贸易协定或自由贸易协定,其中,东亚的经济合作亦加速推进,“10+3”即“东盟+中日韩”的合作框架很快启动并进入了制度化建设。而中国也在2000年开始搭建R TAs、FTAs的网络,2007年更将自由贸易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深化区域合作功能与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显得更加迫切。
就区域经济而言,各国线状的碎片化R TAs、FTAs网络中不同的优惠待遇与规则交错重叠,即形成“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一个更加平面化的经济合作机制亟待建立。而就中国本身而言,亚太区域的贸易非对称性非常强,出于自身经济实力的上升、对话语权的寻求与亚太战略等方面因素的叠加考虑,而本身签订的FTA尤其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对少,同时又可化解未被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纳入谈判所带来的被动,因此,主导FTAAP的意愿与动力非常强。
然而,在亚太地区,有两个非常强力、正在发展中的多边FTA。一个是美国主导的高级自由贸易协定TPP,至今有包括美、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2国加入谈判;另一个则为东盟主导的“10+6”即“10+3”经济体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 CEP)。
对于TPP、R CEP与FTAAP之间的关系,基本推断会存在前二者其中之一扩容成FTAAP、FTAAP将二者整合为一个整体或三者并存的状况。由于背后的各种利益关系与规则交错,扩容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而TPP的高标准和RCEP的较低程度贸易投资一体化又难以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如果FTAAP正式启动,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三者并存,形成多框架并存与竞争性合作的状态。而在并存状态下,FTAAP是在TPP与R CEP之间形成一个中层次的联合作用,还是会形成妥协性协议则更难有定数。
当然,三者之间,最受瞩目的还是FTAAP与TPP之间的关系。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亚太地区已成为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新兴市场的动力不可小觑。美国的亚太策略亦因而有所调整,对于TPP的主导亦有此因素,而TPP谈判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在本次APEC峰会间12国亦有就TPP进行商讨,美国贸易代表更有指最快在未来数周即可正式运行。在经济效益方面,论文显示TPP或FTAAP对于美国而言成效差别不大,但无论是出于现实进程或是主导角度考虑美国都会继续力推TPP,而TPP与FTAPP成为某程度上的竞争关系不可避免。对于其他区域中所涉的经济体,尤其是举足轻重的日本与韩国,出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本国特定产业发展或地缘安全考虑,都有可能作出不同选择。
FTAPP将以何种形式存在有待博弈,与TPP之间的关系为关键所在。当然,目前只是确定了FTAPP的内涵、实现路径和时间表,一切发展都只能在谈判正式启动后方有可能看到。
上一篇:外贸企业500强发布
下一篇:东南亚钢材进口活动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