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股权结构"裂"变:左手融资 右手整合

2013-9-30 9:46:00 来源:每经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纵观阿里巴巴股权裂变轨迹可以发现,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缘于企业发展中融资输血所需,后期则主要缘于股权结构的整合。而两个阶段的主要分水岭正是2005年雅虎的入驻。 
  尽管以马云为代表的管理层股权占比偏低,但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戴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说:“马总的股权很低,可阿里巴巴员工持股比例是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最高的。”
  不过,围绕股东投票权产生的纠葛时下已成为左右阿里巴巴IPO大局的焦点因素。
  融资几度裂变
  1999年10月,马云创建阿里巴巴仅半年之后,便获得高盛、富达等国际财团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掀开了阿里巴巴股权裂变的序幕。
  随后不久,2000年1月,软银联合富达、汇亚资金、TDF、瑞典投资等6家VC合计向阿里巴巴投资2500万美元,当时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对公司保持绝对控股权。
  2004年2月,软银、富达等VC又将8200万美元战略资金投向了阿里巴巴,该投资事件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融资额最大的一笔交易。软银出资额高达6000万美元。该笔融资完成后,阿里巴巴股权结构随之转变成:马云及其创业团队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占47%股权,不过股权占比首次跌破50%的关键节点。
  阿里巴巴股权结构中最大的裂变发生在2005年。当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的所有业务、雅虎品牌及技术在中国的使用权,换取阿里巴巴集团40%股份及35%的投票权。
  这次股权交易为阿里巴巴后续发展淘宝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促使淘宝在苦熬多年后终于成为全球最大的C2C交易平台,且以此为基础而相继孵化出天猫、聚划算、一淘等一系列新兴业务。但另一方面,本次交易已使阿里巴巴股权结构发生了质变:雅虎取代马云为首的管理团队成为了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
  2007年,阿里巴巴旗下B2B业务公司阿里巴巴网络对外公开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显示,当时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已质变成:雅虎、软银、公司管理层与雇员以及其他股东,分别持有阿里巴巴集团39%、29.3%及31.7%的股份。
  股权结构再整合
  左手融资,右手伴随股权结构的裂变,这是早期的马云在企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而后来阿里巴巴两大股东:雅虎的英雄迟暮和软银对阿里巴巴管理的步步紧逼,迫使已失去公司控股权的马云,不得不走上了股权结构整合以寻求自赎的道路。
  2011年,由银湖、俄罗斯互联网投资公司DSTGlobal、马云牵头的云峰基金以及淡马锡组成的投资团,向阿里巴巴集团投资20亿美元,从而为集团的早期投资者和员工提供流动性套现。
  2012年,借着阿里巴巴网络成功私有化的契机,马云又持续引进了其他投资者,并通过这些资本运作,以71亿美元的代价从雅虎手里“赎回”了20%股份。
  根据雅虎去年9月提交至美国证监会(SEC)的文件显示,阿里巴巴向雅虎回购股份的资金中,包括39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涉及每股15.5美元的普通股发行以及A系列可转优先股计划。此外,作为融资手段,回购协议允许马云的一家附属投资基金收购至多1.5亿美元可转股。
  今年7月,雅虎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最新资产负债表显示,雅虎从阿里巴巴已经套现共计8.46亿美元,且不再拥有阿里巴巴集团的任何优先股。
  记者汇总相关公开资料后发现,截至2011年底,马云合计持股比例约7.43%,加上其余七名管理层合计共持股10.38%,而阿里巴巴目前的董事会实行4人制架构:阿里巴巴占据两席,其中一席为马云,而两大股东雅虎和软银各占一席。
  去年在成功回购雅虎股权后,阿里巴巴与雅虎达成的“新股东协议”内容规定,在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上市前,公司董事会仍将维持上述4人制架构。换句话说,在阿里巴巴IPO前,马云为首的管理层仍对公司掌握着控制权。不过上市后,此4人制的架构则可能生变。
  基于此,时下合伙人机制成为阿里巴巴IPO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为没有合伙人机制,上市后,马云为首的管理层则会因股权占比过低而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