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桥集装箱码头月吞吐量创新高

2013-8-19 10:40:00 来源:中国海运信息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高温酷暑,海边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可在浦东高桥集装箱码头上,24小时轮班坚守的海港工人,却要在码头上经受考验。记者昨天来到位于浦东新区高桥镇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振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各类港口大型机械设备在不停运转,运输车辆奔腾不息。截至7月底,今年码头完成集装箱达345.1万标准箱,7月份完成55.6万标准箱,创码头单月吞吐量历史新高。当前极端高温下,上海港口正常有序运作,装卸货物丝毫没有受高温影响,背后是码头工人坚守的身影。 
  耗体力更耗脑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码头上堆积如山的集装箱安放得井然有序,一辆辆集卡车在来回运输;抬头望去连续26台,高达45米的巨大红色桥吊列成一排。码头上热浪滚滚,再加上太阳的暴晒,让人晕眩。振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党委副书记俞文激介绍,船只的到港和离港都得踩着潮水起落的时间点,稍有拖延,恐怕就得等上12小时,造成船期拖延,因此每个码头上的每个岗位,只要人在岗上,就不能有半点懈怠。
  45米的高空,记者搭载升降机到达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桥吊驾驶室,这里是28岁的桥吊工人陈宇峰工作的地方。室内地板一半是实心铁板,一半却是玻璃,里头往下看悬空一般。小陈启动机器,驾驶室开始移动,左手柄控制速度,右手柄控起落,放下吊具、起吊、回移、安放到集卡车上,伴着电机轰鸣声,多个动作一气呵成,“一分钟搞定一个不在话下。”小陈说入行9年深知这是一桩耗体力更耗脑力的技术活儿:启动时机、行走速度、跟进和对位都要配合;若是技术不过关,吊具就晃得激烈;用力过猛时,整个人就大幅度前倾后仰。
  码头上两台桥吊配备3名技术工人,同在一个班组的3名技术人员分别负责4小时。“最累的不是身体,而是整个过程精神必须高度集中。”45米下是码头平台和集卡拖车,不容许有半点差池。虽然驾驶室配备空调并恒温保持在26摄氏度,外加一台电扇对着驾驶位吹,可才上来不到半小时,陈宇峰已滴滴汗珠滚滚而落。
  盛夏穿上秋季工作衣
  相比桥吊司机,在码头日晒雨淋的工种作业条件更为艰苦。比如要登上集装箱顶部,拆卸或捆绑用于固定集装箱的锁钮的绑扎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艘即将起航的巨轮,有五六名工人必须在两个多小时内完成800多箱捆绑量。在太阳暴晒下的铁质锁钮十分烫手,每一个锁钮都有十多斤,工人们就算戴着覆有胶皮的专业手套作业仍觉发烫,酷热气候下基本一个工班作业后就得换新。工作35年的码头“现场大管家”彭晶仲告诉记者,为了防止烈日晒伤,码头工人们要穿上秋季工作衣,加厚的布料在炎夏更为闷热。而为安全起见,工人还必须头戴安全帽,脚上穿着钢包头鞋。
  酷暑之中,上港集团早已启动夏令防暑降温措施,在码头作业区搭建了多个休息区,并全天候无限量供应防暑冷饮,工人们一停手就能进入最近的休息点消消暑;时刻注意露天作业员工精神状态,实行强制轮换休息制;在码头理货间、集卡驾驶室放置冰块,以每天5吨的冰块用量保障码头前沿作业人员的降温。在码头设备维修部,设备主管严俊介绍,为了改善高温维修条件,公司特意搭建了遮阳棚,“成荫处和日晒处的温度要差上十几摄氏度,条件好了工人们干得也更带劲儿。”公司还利用冷冻箱向一线员工提供冰冻饮料,就餐时为他们的菜品适当增加盐分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