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淮江公路江都段年内通车 连淮扬镇铁路穿越江都

2013-8-11 12:42:00 来源:中国公路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淮江公路正在穿越宁启铁路!”近日,从江都交通运输局传来消息,正在建设中的新淮江公路最难节点工程取得重要突破——建设人员采取“箱升法”下穿方式,在公路与铁路交叉点上,用钢梁架起铁轨施工。上面火车轰鸣,下面照常施工——这在扬州交通建设史上尚属首次。预计到今年底,新淮江公路将正式建成通车。今后,江都北部地区和高邮、宝应里下河腹地居民将快速抵达扬州主城。 
   从昔日的里下河交通“漏斗”到打造一条条通达扬州主城的通道,从过去地理上的“交通咽喉”到打造新的“经济生命线”,从车抵江都分流东西到“跨过长江”去,目前江都交通悄然发生巨变:宁启复线工程江都站改造、京沪高速南延、连淮扬镇铁路,规划中的公、铁大道将穿过江都区跨江直插苏南经济腹地,一批批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正重塑江都区域交通“新枢纽”格局。 
   从“去武坚不如上南京”到条条大道通主城 
   2013年2月7日,文昌路东延工程全线贯通,江都区至扬州主城区再添一条交通“动脉”。随后,88路公交车通车,江都区市民从此可乘公交车直达扬州火车站。不久,文昌公交快线也将开通运营。 
   “一个市民对一座城市的归属感,最直接的体会就是交通的便利。”在江都区交通运输局局长王进的眼中,文昌路东延工程并不是终点,“以启扬高速为界,江都北部的路网密度不及南部一半,广袤的里下河腹地在时空上与主城区还有距离。” 
   在江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武坚不如上南京”。曾经,从江都市区到直线距离40多公里的武坚镇所花费的时间比到百公里之外的南京时间还要长,而这一过去即将划入历史。“为加快江广融合,拉近江都区北部与扬州主城的距离,省道352和省道353正在加紧推进。” 
   省道352将穿越江都北部武坚、樊川等镇,省道353将连接小纪、丁沟、真武、邵伯等镇,两条省道将直接串联起沿运地区和里下河腹地,同时与江海高速‘一主一辅’形成呼应,完善区域路网格局,江都北部的市民将有望半小时内抵达文昌阁。  
  从“地理咽喉”到打造“经济生命线” 
  向西紧邻扬州主城通达南京,向东连接泰州直通上海,宁启复线、江海高速、沪陕高速、328国道、沿江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江都正扼苏中之“咽喉”,是名副其实的“苏中门户”、区域枢纽。 
   2010年11月,江海高速通车,这条起于江都丁沟的高速公路,让扬州加快了“通江达海”的步子,当时有预测称,“江海高速将为里下河腹地经济发展和扬州拥抱空港时代带来便利的交通条件。”两年多过去了,江都空港新城的蓄势待发印证了时人的预测。 
   从高速公路到高速铁路,宁启复线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苏北的“沪宁线”,这条国家铁路网中的重要“一横”正成为长江北岸的“经济生命线”。作为重要节点,为适应动车通行需求,江都站改造工程正紧张施工中。 
   不久前,从省交通运输厅传来喜讯,在即将实施的沪陕高速江广段扩容工程中,将同步实施沪陕高速浦头互通的建设。“浦头互通的设置,将让江都沿江在未来3年内形成16个万吨级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迈入‘亿吨大港’行列。”王进表示,江都已经在苏中地区沿江大发展,跨江大融合的发展“大戏”中渐入佳境。 
  一列动车联系起苏中几座城,两条高速带动了水、空两座港。“水陆空”立体化的大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江都这座“苏中门户”在区域经济中的枢纽地位越发突出。 
   从昔日“断头路”到“跨过长江”去 
   往北是“高宝兴”里下河腹地的“经济洼地”,跨过长江往南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苏南城市群”,在两者之间,江都承南起北。 
   目前江都区全力打造的新淮江公路已近尾声。“全长34.5公里的新淮江公路江都段,是我区自主建设难度最大的交通工程。”江都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晶晶感慨,这条路通车后将是我省南北向的一条重要干线公路,可极大改善沿河地区和里下河腹地的交通。 
   打开地图可以发现,启扬高速、宁启铁路和宁通公路由北往南依次横穿江都腹地,任何一条南北向的公路,都必须穿过这三道“墙”。“修建公路桥上跨启扬高速,修建隧道下穿宁启铁路,与宁通公路修建互通平交。”因地制宜,对于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技术手段,新淮江公路以“上天入地”的三种不同方式穿越了三道“屏障”。 
  “是与宁启铁路的相交,我们创新采取了‘箱升法’下穿方式。”对于这个节点性工程的成功突破,刘晶晶感触颇深,“如果在这里采取上跨的方式,不但要多修1.2公里的引桥,多花2000多万元,还会影响附近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突破了重要节点,新淮江公路江都段建设势如破竹,年内即可实现通车。 
  更为重要的是,通车后的新淮江公路将可由规划中的京沪高速南延跨过长江,直插苏南“经济高地”。而另一项重点交通基础工程连淮扬镇铁路也将穿越江都,过江接入“长三角”高铁圈。( 来源: 中国公路网 作者: )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