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外贸B2C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3-6-7 10:5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义乌,很多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的海外消费者,近两年,这些小企业的海外零售订单开始大幅度增长。如今,每天从义乌发往世界各地的B2C(BusinesstoCustomer的缩写,指“商家对顾客”)包裹超过10万单。 
  一份来自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市外贸B2C卖家超11.2万家,交易额实现翻番增长;今年前4个月,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出口4.05亿美元,同比增 长30%以上。 
  近几日,记者通过联系市商务局、市外贸电商协会及外贸电商企业了解到,如今,义乌外贸B2C的发展势头已让整个行业提前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随着各路人马携带资本加入,这个行业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彻底的草根行当升级为“富人的游戏”。其中,货源、物流和人才三大要素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卖家最为关心的关键点。 
  八成货源来自义乌市场 
  在国内电子商务行业中有一句话:淘宝网店中九成以上的日用品来自义乌市场。这句话不仅表明义乌市场是优质的网货供应基地,更解释了义乌能够如磁石一般吸引着电商围绕左右的原因。 
  “义乌外贸B2C业务主要围绕义乌市场的产品展开,在义跨境电商卖家的数量和从义乌发出的包裹数量绝对是全国最多的。”义乌市外贸电商协会会长、义乌吉茂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贾才民说。 
  义乌市博通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就是依靠义乌市场做外贸B2C的典型例子。公司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分别在eBay、速卖通、亚马逊等成熟的跨境平台开设饰品网店,同时自建了一个域名为www.gofavor.com的外贸B2C网站。总经理吴红波说,他们公司的业绩以每年高于一倍的速度递增,包裹数量从两年前的每天数百单,上升到目前的每天上千单。“我们公司网页上展示了6000多种饰品,其中八成以上在义乌市场采购。”吴红波说,义乌市场是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最大基石。 
  对于在义做外贸B2C生意的电商而言,义乌市场高达80%的外向度无疑是他们巨大的优势资源。 
  “大货量”推动货源“源头化” 
  目前,国内的外贸B2C队伍仍在不断壮大中,不断加入的电商将这一行业推到了价格战的漩涡中。因此,货源优势是抵御价格战、抢占市场优势的最有效手段。 
  不过,产品更新周期“短频快”的现实让外贸B2C电商承担了更多的“压货”风险。他们通常通过大量库存产品来保持市场优势。“公司一天的订单有上千单,其中大多数是10美元左右的小单,而我们公司最小的仓库就有价值几十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如今销量虽然快速增长,但还无法消化目前的库存。”吴红波说,为了降低压货的风险,他们只好缩减成本,绕过部分经销商、直接找生产厂家合作。义乌市场上实力过人或者拥有生产企业作为后盾的经营户,也成为了吴红波首选的合作伙伴。 
  两元钱,义乌货就能走遍全世界 
  从义乌发往世界各地的包裹大多走“邮政小包”和“E邮宝”,其中,邮政小包的优势十分明显,只需两元邮费,一款小饰品就能从义乌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被邮政网络覆盖的国家。 
  邮政小包目前以每公斤为基本单位进行收费,目的地国家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邮政小包的运费计算公式为:[克重×(价格/1000)+8元报关费]×折扣。记者在义乌市武丰数码有限公司提供的一张单据上看到,一款发往土耳其的产品重0.034千克,邮政小包运费为5.77元。中国到土耳其的邮政小包运费标准为85元/公斤,市面上的折扣率一般为5折左右,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得知,在5.77元的运费中,真正收取的邮费只有1.77元(另外4元是打折后的报关费)。 
  参照这一计算公式,义乌外贸B2C商家在海外平台大量抛出“产品包邮”信息的原因可见一斑。在义乌,克重轻的日用品、饰品能通过“国内拼包、国外拆包”的方式“争取”到2元的低运费。但并非所有产品都适合这一法则,若包裹超过1公斤,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据悉,义乌外贸B2C的订单以15美元以下的订单为主,由于大部分商家需要自己承担运费,其利润空间看似诱人,实则不过尔尔。义乌市外贸电商协会副会长张新刚告诉记者,一款成本近60元人民币的羽毛球球拍在海外平台的售价为100元人民币,刨去30元—40元人民币的运费成本,最后的毛利率只有10元人民币左右。 
  可以看到,这些商家用“包邮”来吸引更多海外买家的实质,是不断地出让自己的利益给消费者。 
  海外建仓有几分靠谱? 
  两元钱成本的海外物流虽然便宜,但货运周期很长。武丰数码的张志刚说,他公司业务中有5成订单来自俄罗斯,但由于产品通过邮政小包发送,往往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真正到达海外客户手中。 
  漫长的货运周期直接削弱了义乌产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为了增加客户体验,义乌外贸电商已陆续试水海外建仓,但成功案例屈指可数。 
  “我们公司有一个海外仓库建在伦敦,原本打算在英国发货能提高货运效率,物流追踪系统上‘发货地在英国’的信息,也能显示公司实力。”吉茂科技的贾才民说,因此,他向伦敦当地工人支付着6英镑(约合人民币56元)的高额时薪以及每平米仓储15英镑(约合人民币140元)的月租金。最终,高额的成本让他将伦敦的海外仓撤离。“我们会找一个新的地点,成本要低一些,但辐射力还是要强。” 
  人才成外贸B2C行业发展瓶颈 
  人才与仓储、物流一同被电商们认为是做外贸B2C必备的“三要素”。 
  “外贸B2C对于人才的要求非常特殊。”张新刚说,许多电商已经将义乌货卖到了世界上的100多个国家,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小语种人才帮助公司更深入地挖掘海外市场。部分企业甚至无法接下除英语之外的小语种订单。 
  “就拿我的企业来说,我有8个人组成的客服团队,都是英语通,其他小语种一窍不通。为了招纳人才,我们公司从去年开始就贴出招聘公告,一直到今年也没有人才上门。”张新刚说,他常在平台上收到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的咨询邮件,因为看不懂,只好与一个个商机失之交臂。 
  今年,张新刚把公司的客服部门搬到杭州,在杭州成立分公司招聘小语种人才。他盘算着,此举若能解决用人问题,就能帮助公司进行多国家业务拓展。吴红波也打算在上海设立分公司,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和技术部门。“随着公司的壮大,对外贸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在义乌实在招不到这些人才,人才难题已经成为电商企业发展的瓶颈。”吴红波说。 
  “分公司”模式不是唯一出路 
  “分公司的模式只是解燃眉之急。”张新刚已在杭州租好办公楼,并向杭州高校发出了招聘邀请,但他认为“这只是短暂的离开”。 
  贾才民的公司有150人的团队,不少入职公司不久的员工最终会自立门户,招人难、留人难的滋味,贾才民是一尝再尝。 
  “到人才聚集的城市开分公司是一条出路,公司内部培养也是一条出路。做电商要讲究集聚和分享,大家把行业一起做大了,做强了,良禽才会择木而栖。”贾才民说,他打算在义乌扎根做企业,有信心把更多人才留在义乌。 
  在电商发展最为迅猛的时候,曾有人不客气地称这一行业为“激肥的婴儿”。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电商在线上细分出的内外贸格局与线下的内外贸格局不分伯仲。在电商蓬勃发展、目标明晰的今天,货源、物流、人才这三个核心问题的解决,或能为电商迎来更好的明天。 
  (本文来源: 义乌商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