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明火”烧出粮食仓储“暗火”

2013-6-17 10:3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曹彪
    5月31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简称中储粮)黑龙江大庆林甸直属粮库发生火灾,大火连烧27小时,共80个粮囤和货位过火,有4.7万吨粮食受到大火侵蚀,中储粮方面官方通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7.9万元。
    中储粮这一把大火,实实在在地引暴了舆论炸弹,从中央巡视组入驻引发人们对《天下粮仓》剧情猜想,再到对中储粮粮食经营过度助涨粮价恶性上涨的“声讨”,都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但从事件本身而言,中储粮这把“明火”实则烧出了我国粮食仓储管理缺失和设施落后问题的“暗火”。管理缺失已成大患
    中储粮大火后,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火灾调查结果为“由于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致使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可燃的苇席和麻袋,进而引发火灾。”很明显,安全管理不足最终引发了林甸直属库火灾事故。
    管理意识的薄弱可以说是导致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在这次大火发生之前,中储粮曾在2012年年底联合国家粮食局举办过一期安全生产培训班,其中就储粮化学药剂、仓储设施及粉尘爆炸、防火、设备、自然灾害与交通安全、植物油库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解,并作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此外,2012年7月到8月间,国家粮食局还在粮食行业专门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对粮食相关机构和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整改安全隐患,其中重点工作对象便是中储粮公司。排查结果显示,露天及简易仓储粮存在安全隐患占到了6%~7%的比例。
    尽管如此,中储粮大火还是发生了。“由于受到区域体制限制,国家重点粮食仓库管理相对规范,但一些地方粮仓管理就会比较粗放。像中储粮这样的露天仓库大火可能还是我国首次。”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事实上,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已经属于国家重点粮食仓库。根据中储粮内部规定,直属库需要进行季度性防火检查,每月至少一次对重点区域进行检查,重点区域抽查率不能低于50%。此外,粮库消防部门还应该指派专人每天进行防火巡查,并作相关记录。大库尚且如此,地方粮食仓库上的管理漏洞更为严重。
    除安全管理问题外,我国粮库还存在很多其他尚待完善之处。例如人员管理方面,就此次中储粮大火事故来看,该仓库电工就被媒体曝出为临时工,连最起码的电工资格都不具备,这样的人员被用于管理粮食仓库恐怕难有安全性可言。此外,“转圈粮”、“亏库”、“质量不符”、“账实偏差”等经营性管理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粮食仓储管理之中。
    中储粮大火后,国家粮食局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四无粮仓”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储粮安全工作,把“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等工作融入到“四无粮仓”活动之中。“一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对粮食仓储管理一直十分重视,相关政策比较完善。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地方上执行力后劲不足。”河南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粮油储藏系主任王若兰教授对记者表示。设施落后安全难保
    中储粮林甸直属库仓外存粮、消防设施落后,也暴露出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的一些问题。设施的不完善,不仅会带来安全隐患,还会造成粮食损耗,对我国粮食战略储藏造成严重影响。
    从我国目前粮食仓储设施水平来看,主产区仓容不足情况普遍存在。在王国利看来,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粮食收储量大,仓容不足而导致粮食收购后存放在仓外,安全性以及储运能力都会下降。“粮食露天储藏可以说是最低级的储藏,但由于受国家托市粮政策影响,露天储藏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伴随仓容不足的是,我国粮食仓库老化程度高。据2013年2月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1794亿斤仓容(约占总仓容的1/3)的“危仓老库”,基层粮食收储网点萎缩,东北等粮食主产区仓容缺口大。
    基于此,国家粮食局在2013年3月5日下发《修复“危仓老库”实施规划(2013~201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修复“危仓老库”长效机制,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我国现有“危仓老库”的维修改造和报废重建工作。
    中储粮事件的发生体现出安全设施、库容不足的问题,但相对而言,设施落后导致虫灾鼠患、潮湿霉变等才是造成我国粮食损失的重要原因。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量达700亿斤以上。其中农户储粮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由于储存条件差、损失大,损失损耗逾150亿斤。
    “实际上我们平常吃的粮食都不是当年所产,而是上一年的储备。存储周期长加上设施的落后使得很多成品粮和商品粮变成饲料粮,浪费巨大。尤其是近年我国增加了成品粮储备,其对大米剥壳、储藏保鲜等设施的要求更高。”王国利告诉记者,我国很多粮仓缺少鼓风机、湿度温度检测仪器等必要的设施,虽然国家也曾做过相关课题研究,但目前推行效果不佳。
    事实上,粮食流通周转也受到我国粮食仓储库型的影响。王若兰告诉记者,与国外立筒仓相比,我国房式仓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造成流通周转水平低下。房式仓多为使用移动式装备,而立筒仓则更多的使用固定式装备,所以房式仓出仓入仓相比立筒仓操作更为复杂麻烦。但王若兰也表示,我国粮食储藏时间长,房式仓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仓型。
    尽快启动 “灭火”行动
    扑灭中储粮大火后,我们也应尽快消灭存在于粮食仓储领域的“暗火”,以响应国家“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指导方针,使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
    首先,以中储粮大火事件为教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粮食收储企业展开一次仓储安全清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仓储设施,做到及时沟通、立即整改、实时跟踪,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在此基础上,对粮仓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整个过程中对外公开整改情况,由社会监督整改进程。
    其次,国家及企业应尽快对“危仓老库”进行维护修复,以多渠道方式吸引资本投入到库房维修上。在政府资金发放上,向产粮大省倾斜,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的资金支持能力,对相关企业进行贷款,政府给予贷款贴息,减轻企业负担。
    再则,增加保障粮食存储质量的相关设备。对由于温度、湿度、漏雨、虫害等造成粮食浪费的问题,积极推行相关技术研究,给予政策支持,引进现代化粮食仓储设备,降低粮食损坏率。
    另外,还需结合国家相关粮食流通规划,推动重点粮食物流园区建设,推动粮食流通集约化发展,从系统上提高粮食收储、加工及运输效率,提高粮食仓储物流的专业化水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