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亟待开发

2013-6-1 6: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张颖川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之间、城市群之间的贸易往来显著增加,必然大幅带动城市轨道交通。全国路网快速完善,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际交通网络将加速发展。铁路货运增长强劲,相关物流企业也将直接受益。
    加快城镇化发展长期以来就是中央决策层力推的重点,而近年来力度尤大。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之间、城市群之间的贸易往来显著增加,必然大幅带动城市交通。而城市轨道交通在引导交通需求、缓解道路拥堵、节能减排、改变城市面貌、促进城市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如何将城镇化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动起来,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当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在催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巨大需求的同时,也为轨道交通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使铁路网和轨道交通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内涵。催生巨大需求“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通过轨道交通将城市与城市、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有效链接起来,是深度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的论断,深刻阐明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城镇化的推进对于轨道交通发展的巨大需求。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度的深化,城市外延不断扩展,相邻城市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城市之间、城市群之间的人才交流、贸易往来逐步增加,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将城市与城市、城市群与城市群链接在一起。同时,城镇化的新思路在于控制大城市的规模,着力中小城市的发展。而这些,都与我国轨道交通发展在区域链接上的差异化定位不谋而合:运用高铁链接各大城市圈的主干线,城轨地铁用于满足单个城市内交通需求的内循环;而构建城市圈内或相邻城市圈各城市间的快速交通网,则由城际铁路来解决。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而由此导致的必然结果便是“城市病”,即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与此同时,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活动的范围半径越来越大,这些无疑都对城市交通产生了更大的需求。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总工程师施仲衡介绍,2012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1.3%,未来每年将以1%的幅度增长,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0%。这意味着大量人口要进入城市。随着城市内人口的集聚效应明显,城市交通拥堵及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大中城市发展的瓶颈。
    而轨道交通的优势就在于,其相对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具备显著的通行能力大、方便快捷、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特点,可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人口容纳力,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将成为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新型城镇化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意义重大。
    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俊勇即对此表示:“城市发展客观上要求大的交通走廊,而轨道交通恰恰能满足这一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道路拥堵、节能减排、改变城市面貌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
    当然,对于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止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更重要的还有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城市轨道交通既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城市发展的引领者——引领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引领人口分布,引领产业结构布局,进而加快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罗仁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和巨大需求下,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推动城镇化进程、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发展迅速,从国家到地方都相继制定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而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思想之下,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也成为“十二五”的新宠。
    为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2012年7月份,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建设城际快速网络。具体包括建设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际交通网络,并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的城际干线建设,构建都市交通圈。
    今年1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要求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
    而就在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做好召开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准备工作。其中明确提出“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而这也对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无限商机
    3月29日,一列地铁列车组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上向公众亮相。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建成的第一条专门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试验的线路。这一项目的完成,对于制定和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率、参与国际竞争等都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这只是国家在大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轨道交通正以世界罕见的发展速度在推进。
    据施仲衡介绍,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2042公里,比2011年增长21.76%。预计到2020年,轨道交通总长将达到6000公里,每年增加大约500公里,这样的速度在世界上是没有的。
    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轨道交通如火如荼的建设,也为铁路网建设以及轨道交通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国路网快速完善。据国家发改委运输研究所完成的《2012~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统计,2012年度,全国有35个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线路,估算完成总投资约2600亿元。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轨道交通时代。
    而根据铁路部门的“十二五”规划,将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长株潭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以及
    呼包鄂地区、北部湾地区等经
    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建设
    城际客运系统。未来3年将有
    2600公里左右的城际铁路建
    成通车,2016~2020年将另有
    2000公里左右的线路交付通
    车。随着区域路网的逐渐形
    成,将给各城市带来更为便捷
    的出行条件,促进城市群的发
    展及城市间的交流。
    铁路货运增长强劲。随着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轨道
    交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去
    年以来原铁道部对地方城际
    铁路的“放权”,很多地方政府
    都开始研究修改地方城际铁
    路的规划,增加城际铁路的数量。大面积快速铁路网、城际铁路的修建,从客观上释放了更多的货运运力,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货运“瓶颈”得到缓解,积压已久的货运需求得到满足,铁路货运的增长也将非常可观。“因此,在深度城镇化的背景下,快速铁路及城轨地铁带来的轨道交通行业增长,必将为铁路货运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广大物流企业要把握好这一巨大商机。”张俊勇对记者说。
    相关企业直接受益。国际知名证券公司国泰君安在《新型城镇化系列报告之轨道交通装备:新型城镇化引领行业新航向》一文中即指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下,预计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的建设将加速,产业链上的装备制造公司将直接受益。由于城轨地铁建设周期较长,预计从2014年开始,相关设备的需求将快速增长。若城际铁路开始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设备将拥有更大的需求增量。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便属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城镇化下持续的铁路投资带来通车里程的增加,进一步拉抬了车辆采购的需求。自2009年国内高铁建设启动,中国南车的利润增速就暴发式增长,2009年净利润增幅为21.23%,2010年、2011年高达50.85%、52.65%。
    中国南车宣传部主任徐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为了迎合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大潮,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南车目前已经推出了针对性的产品,如城际动车组CRH6。2012年年底,我国首列时速200公里CRH6型城际动车组在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下线。而目前国内已开通的城际铁路,绝大部分都采用中国南车CRH6城际动车组,显示了中国南车在城际动车领域的显著优势。
    再看中国北车。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北车也已搭建了地铁、轻轨和现代有轨电车研发制造平台。现代有轨电车为其独有,有望成为中国公共交通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北车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北车承接的沈阳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已经完成铺轨,这一项目总额近50亿元。此外,北车与珠海、泉州签订的现代有轨电车项目也已经展开。
    对于铁路建设企业来说,也是受益匪浅。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主营铁路和城轨项目建设的龙头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4506亿元,同比增长26%。并且未完工订单尚有1.17亿元,是2011年同期的2.54倍,足以支撑公司未来的发展。
    在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凤朝看来,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建设速度将加快。所以,为适应这波即将来临的建设浪潮,中国铁建已经专门成立了城镇化项目组。而该公司亦准备在管理体制、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使所属35个子公司突出专业、各具千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