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外贸”转型探新路

2013-5-7 10:33:00 来源:新华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一季度,青岛新批及增资外商投资项目180个,实际到账外资12.86亿美元,增长21.65%,总额接近山东全省的二分之一。在当前世界外需低迷、我国外贸增速整体放缓的情况下,青岛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对外合作及服务外包这“四外”的各项主要指标却逆势保持稳定增长规模 
  在港城青岛的经济版图上,外向型经济的分量向来举足轻重。
  作为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青岛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禀赋及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两大指标上长期独占鳌头。
  但与外贸、外资相比,青岛在对外合作、服务外包上,无论是规模体量还是影响力均逊色不少。不过,在外贸高速增长期,这种“两强两弱”的外经格局并无大碍。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持续的市场低迷,让青岛曾经引以为傲的外向型经济感受到了逼人寒意。数据显示,青岛进出口增幅一度呈持续下滑态势,去年1月份增速降至历史罕见的0.4%。更糟糕的是,到了去年4月份,青岛的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业务全部出现负增长。
  “如此大幅的外贸跳水,让人既着急又无奈!”青岛市商务局一位“老外贸”告诉记者,自己干外贸快30年了,这样的情形还是第一次遇到。
  除众所周知的外部原因外,青岛外经贸“两强两弱”格局是否应当改变,如欲补足短板形成“四外”齐头并进,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扭转外贸增速下滑态势。
  带着问题,青岛市商务局开始了密集调研。调研的结果有喜有忧,喜的是青岛的产业基础并不差,产业转型的起步也不算晚;忧的是青岛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引领山东乃至全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市场是无情的,市场面前没有什么常胜将军,依赖成本效益型的传统外贸增长方式已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了,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快速转、有质量地转。”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说。
  青岛市委、市政府从优化发展环境入手,成立了以“出口增长、税收增长,保障就业”为目标的“两增一保”领导小组,出台了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意见及配套办法,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将退税周期由过去的9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工作日,并取消小型企业、新发生出口业务企业退税审核期的规定,企业申报后当月即可办理退税。“对中小外贸企业来说,这些举措可都是真金白银啊!”青岛新华锦集团董事长张建华对此感叹颇深。
  事实上,很多外贸企业在政策帮助下,历经转型之痛后“轻装上阵”重拾市场商机。据统计,去年青岛市完成进出口总值732.08亿元,位居山东第一。今年一季度,青岛完成进出口总额172.7亿美元,外贸规模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受国际需求不振的影响,外商投资往往也相应回落。然而在青岛,外商投资似乎完全没有受大环境的影响,不仅没有放慢资本输入速度,反而加快了布局。
  去年,青岛市新批及增资外商投资项目956个,到账外资46亿美元,在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的情况下,逆势增长27.8%。今年一季度,青岛新批及增资外商投资项目180个,实际到账外资12.86亿美元,增长21.65%,总额接近山东全省的二分之一。
  “过去外商看重的低廉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现在正逐步减弱。我们必须要找到让外商更为看重且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新优势。”在青岛市副市长刘明君看来,优美宜居的环境、雄厚的产业基础、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以及较低的国际商务成本,正是青岛吸引外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青岛企业在轻工、纺织、家电电子等传统行业优势明显,具备了依靠比较优势‘走出去’的实力,而通过对外合作实现对核心技术、营销渠道和品牌资源的整合,将使更多青岛企业迈向产业链的高端。”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李立说。
  青岛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融合”的发展,也为一度处于短板的服务外包业提供了扎实基础。去年,青岛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10.64亿美元,增长140.8%,执行额8.22亿美元,增长155.1%,首次位列全省第一。在2012年度中国服务外包城市投资吸引力评估活动中,青岛位列产业成长性首位。
  “积极应对和科学谋划,使得外经贸工作取得了可喜难得的成绩,不少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越。应当总结经验,正视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外经贸‘稳、进、扶’三篇文章,推动‘四外’全面发展。”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指出。
  这既是对青岛外经贸工作的鼓励,也是未来青岛发展的新要求。“未来,青岛将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对外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大格局中,实现新提升、大跨越。”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表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