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公路隧道建设誓将天堑变通途

2013-5-3 9:15:00 来源:青海新闻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4月19日,经过广大建设者5年又9个月的艰苦施工,青海首条高海拔严寒地区公路特长隧道——单洞总长11094米的拉脊山隧道建成通车。这条隧道的修建,不仅绕避了原来20公里弯急坡陡的盘山路,而且将省会西宁通往贵德的车程缩短了半个多小时。 
  青海境内多高原山地,且地势高亢,群山环抱,河谷纵横,山大沟深,从北到南构成道道天然屏障。过去,公路建设受制于资金的掣肘,普遍做法是盘山绕行或切坡深挖,带来车速慢、病害多、安全性差、运输效益低和占地多等不利后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公路科技成果的有力支撑下,青海公路等级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不良地质以及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隧道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991年,全长178米的省道203线隆雾峡1号隧道建成通车,这是青海最早建成通车的隧道。此后,达坂山隧道、老鸦峡隧道、青沙山隧道、河卡山隧道、大酉山隧道等,在来自祖国各地的凿隧铁军的顽强拼搏下陆续建成通车。截至2012年底,青海建成投入运营的公路隧道已有41座,单洞总长53470米,其中,1000米以内的中、短隧道25座,1000米到3000米的长隧道10座、3000米以上的特长隧道6座。 
  在已建成的公路隧道中,国道227线上的达坂山隧道和京藏高速公路老鸦峡隧道独树一帜。其中,修建于1995年到1999年间的达坂山隧道长1530米,海拔3792米,是青海修建的首条高海拔长隧道,也是当时亚洲海拔最高,世界第二的公路隧道。老鸦峡隧道是北京到拉萨高速公路青海段的控制性工程,为分离式双洞单向行驶隧道,单洞总长6787米。始建于2001年5月,建设者们战胜了断层、滑坡、崩塌、泥石流、黄土陷穴、落水洞、采空区等不良地质路段对施工的影响,于2003年6月顺利通车。它们的建成通车,为我国高海拔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青海高等级公路建设如火如荼,隧道工程明显增多。目前,青海在建的公路隧道有32座,单洞总长超过82000米。其中,2011年开工建设的玉树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上就设置了9座隧道。作为我国在高原冻土地区修建的两座公路隧道,鄂拉山隧道左洞长4710米,右洞长4650米,海拔4300米;姜路岭隧道左线长2925米,右线长2845米,海拔4280米。这两座隧道要穿越冻土、断层破碎带、富水地层、含冰地层等不良地质,同时还要面对气候寒冷、缺氧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其高原冻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更属国内首创,施工难度极大。而在建的省道312线多拉马科至杂多公路上的长拉山隧道全长2380米,海拔4493米,是目前在建的海拔世界第一的公路隧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