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迎来发展的“蜜月期”
2013-4-5 11:2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张颖川
盐田港,作为国内最大的单体码头,201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1080万TEU,而铁水联运量只占1%;201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6148.72万TEU,而全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只有183万TEU,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只占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1%。目前,国际上港口集装箱的海铁联运的平均比例能够达到20%,美国达40%,印度也有25%,而我国只有2%……
这是近年来我国铁水联运方面的统计数据。这些鲜明的数据,将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严重滞后状况暴露无遗。而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角色,其一家独大、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被业内公认为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瓶颈。“国家此次重启大部制改革,撤销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划入交通运输部,便是出于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的考量。”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对本报记者如是说。弊在体制
我国多式联运的整体特点是,起步较早,但发展不快。也正是由于此,导致社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社会物流效率较低,服务能力不强。
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如此滞后,根源何在?
对此,业内人士将答案直指体制障碍。由于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各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导致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进而制约了多式联运的发展。“多式联运的实质,是一站式、一体化的服务,要求的是从硬件设施、服务标准和信息传递都做到整齐划一。多头管理带来的结果却是,各种运输方式在各个领域里形成不同的运行规则、不同的网络格局、不同的价格机制、不同的信息系统,无法使多式联运形成一站式、高效率的服务。”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原铁道部前部长傅志寰也曾发表文章批评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各自为政带来的浪费与低效。他举例说,目前长江从上海至宜宾共建了80多座长江大桥,只有7座是公路铁路两用桥梁,共用率很低。其中,南京长江三桥和大胜关铁路桥相距仅1公里。铁路、民航、公路和城市交通的客运枢纽各自规划、分别建设,旅客换乘非常不方便。货运枢纽也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衔接不畅的问题,部分重要港口没有与铁路接通,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滞后。
当然,在制约多式联运发展方面,铁路首当其冲。近年来,民航等部门先后并入交通运输部,实施政企分开、统一管理,惟有铁路部门自成一派,成为最后一个政企不分的堡垒。由于铁路一家独大,单独管理,很难与其他运输方式做到无缝衔接,这导致铁路整个运行规则、管理规则与市场法则不兼容,定价、用人都是行政化体系的管理,不能按市场供需调解所有的经营内容,直接导致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能力不匹配、供需不平衡。
以铁水联运为例,根据铁路网建设规划,全国共有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项目,目前已建设完成的有9个。其中,连云港、大连、营口、宁波等港口是铁水联运方面做得较好的,但是仍然满足不了需求。“打一个比喻,在同一条生产线上,一个人用现代化的设备工作,另一个人用手工干活,前者完工后将工作交给后者,而后者干不出来,结果自然是整个产品生产不出来。当前的铁水联运也是一样,铁路整体的能力与港口的能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铁水联运又怎能很好地发展起来?”李牧原对记者说。
所以,为推动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实施大部制改革势在必行。政企分开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备受瞩目的第六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摘下它的神秘面纱,一场关于铁路体制的变革随之紧锣密鼓地展开,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突破。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方案》提出,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
紧接着,3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3月17日清晨,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国铁路总公司以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为主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负责国家铁路客货运输经营管理,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运输和特运、专运、抢险救灾运输等任务;负责拟订铁路投资建设计划,提出国家铁路网建设和筹资方案建议;负责国家铁路运输安全,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而此次大部制改革的最重要意义就在于,不仅有利于铁路自身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我国多式联运的进一步发展。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即表示,此次改革形成了新的交通运输管理的新格局,由交通运输部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效能,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铁老大’不进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就是不科学的。就拿海运来说,这是一种很庞大的运输方式,大量的物资从万吨轮卸下来之后,首先到码头上,再用公路的方式分集装箱拉到很远的地方去,装到火车上往全国目的地分运。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发挥最大的优势,实行合理布局,该空运的空运,该靠火车运输的靠火车,该靠高速的靠高速,只有大交通的体制下才能通盘考虑这个问题。”王峰分析道。
对于大部制改革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影响,原铁道部部长、现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也持相同的观点。盛光祖认为,改革是对中国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规划和整合,有利于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发展。改革后,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等各种运输方式,经过国家统一规划,能够形成合力,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会有很大提高。“这一次大部制改革,对于推动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有利于统一运行规则、统一网络布局、统一价格调节机制、统一信息衔接,对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部门壁垒、解决管理机制问题可以说是关键的一步。”李牧原对记者表示。任重道远
尽管此次大部制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但从相关的改革方案来看,此次改革还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要想真正有效地通过改革加快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多式联运健康发展,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未来的路依然漫长。
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协调、理顺好公路、铁路、航空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了,职能划分清楚了,部门利益协调了,才能真正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式衔接。那么该如何协调?
赵坚认为,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做好战略规划。铁路部门并入交通运输部后,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仍然自己做自己的,各部门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战略、统一法规,在此基础上,再对机构进行重组,职能重新定位,业务流程重新设置。如此,才能平衡和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集装箱标准不一、信息沟通不到位等原因带来的衔接不畅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也就上述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仅仅将铁路部门划入交通运输部、让交通运输部对各部门进行行业监管、统一协调还远远不够。
这是因为,以往各交通运输部门之间的关系之所以难以协调、各管一段,除了体制问题,还有利益问题在作祟。虽然水运、航空、公路等部门都已经统一在交通运输部下,但事实证明,在具体的利益面前,各部门仍然是各干各的,交通运输部的协调作用相对乏力。“所以,需要一个更高级别的、相对中立的国家机构来协调交通运输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比如由国家发改委来牵头组织协调,由国务院来负责相关事宜的审批工作。”王梦恕建议。
对于改革推动多式联运的未来发展问题,李牧原同样不无忧虑。她认为,行政管理部门的整合只是改变行政管理、使之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第一步。大部制改革之后,接下来还有几项重要的工作要做:
一方面是在综合交通体系的大思路、大框架下来制定我国多式联运的网络规划,而其依据就是国际供应链的发展趋势。通过这种国际需求来拉动网络建设,让公路、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在硬件设施投资中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各居其位,在运力转换的关键节点形成各类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现在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不同运输方式的恶性竞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统一的网络规划中回答清楚。如果没有从国际供应链大布局来规划这个网络,那么从综合交通到现代物流之间的过渡层就缺失了。”李牧原说。
另一方面,需要尽快确定多式联运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因为多式联运就是提供一种高效率的服务,其中大多数从事门到门、一站式服务的企业(或者是运输企业,或者是货代企业),他们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能力不完整的问题,没有真正形成多式联运的服务主体。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行政部门应抓紧这样的政策研究,扶植一批符合多式联运服务要求的经营主体,并且配合一些扶持政策,来确立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企业的市场地位。
尽快推动多式联运的信息化建设也是重中之重。李牧原表示:“信息化的内在动力是业务驱动,业务驱动的结果就是服务模式的转型和升级。目前很多地区在主动进行多式联运信息的互联互通业务,强化信息对接。但一些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也仅仅是做到了信息的查询,还没有形成能够贯通不同运输方式、一站式多式联运电子化服务的能力。还需要国家从政策方面去推动。”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