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逆差:昙花一现?对港贸易判断不一

2013-4-12 10:05: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有专家认为,单月出现贸易逆差是偶然性因素,因为每年的第一季度,中国外贸均受到春节长假的影响。但也有专家分析称,今年外贸不排除再现单月逆差的可能性,3月贸易逆差已经预示了出口走弱以及面临不确定性。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3月中国外贸现8.8亿美元逆差。
  对此,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均认为,单月出现贸易逆差是偶然性因素,每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贸均受到春节长假的影响。2012年1月是春节假期,2月,中国外贸逆差达314.9亿美元,创近10年最大单月逆差。
  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却认为,不排除再现单月逆差的可能性,3月贸易逆差已经预示了出口走弱以及面临不确定性;同时,前两个月出口数据有“水分”。
  对港贸易判断不一
  根据海关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098.8亿美元,增长71.2%,其中1月份的增幅更是高达83%。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称,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内地与香港统计方式不同,跨国公司将国际物流配送中心转至内地以致频繁进出,以及转移到中西部的外贸企业需要通过香港进口原材料等。
  郑跃声认为,许多企业的出口目的地并非香港,本不需要提供报关单却提供了,这也是对港贸易激增的原因之一。
  何伟文也认为,内地出口商品多经由香港转口至欧美。由此,他判断今年外贸回升大势已定。
  “双不确定”可致逆差再现
  白明对今年出口能否保持一段时间稳定增长并不确定。他说,转移定价为中国出口带来了压力。
  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了热钱风险。但由于目前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国外资本通过证券市场进入中国的同时,国内资金也通过出口时少作价、进口时多作价的贸易方式来达到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出口数据。
  白明认为,有些市场中国商品已经达到了90%的高市场份额,增长空间不大。再加上美元汇率、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出口还是存在不确定性。
  进口方面,虽然大宗商品原材料板块走弱,铁矿砂持平,原油、成品油减少,但技术设备以及消费品领域的进口在走强。“所以进口并不弱。”白明说。
  他认为,今年是否再现单月逆差,取决于投资的去向,即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如果还是铺摊子、采取粗放式增长,铁矿石和石油依旧大幅进口,那么国内经济还没增长多少,进口一下子就上来了。”
  他提出,国内内需扩大后,这块市场有多少留给本土企业,也会影响进口增减。
  他判断,出口压力仍存,还有可能再现单月逆差,并会呈现“好几个月、坏几个月”的波动态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