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大港城”特色临港产业加速崛起

2013-3-28 10:12:00 来源:烟台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当前,面对重大战略叠加实施的新机遇,面对周边港口“大兵压境”的险境,烟台市港口经济发展如何突围?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工作落实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张江汀指出:要发掘区位优势,在临港园区建设上实现突破。“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正催生一个特色临港产业加速崛起的“大港城”。
  烟台,因港而兴,因港而立。
  连日来,记者走访烟台港各港区及部分县市区发现,以大力发展临港园区为总抓手,与之配套的港口建设、集疏运体系建设、园区产业扩容在烟台市全境快马推进。
  “上马”大码头———打造港口核心竞争力
  发展临港产业,建设深水泊位、大码头是先导。
  对比先进城市,烟台港口建设相对滞后,尤其缺乏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数字为证:烟台市10万吨级以上泊位仅占泊位总数和总通过能力的1.7% 和3.4%,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8和24.7个百分点,30万吨级以上码头仅有一处且正在建,而周边的天津、青岛、日照、大连则分别有5个、3个、 4个、5个。可以说,要整体提升烟台港口功能,以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为重点、下大力气抓好码头建设首当其冲。
  作为烟台未来核心港的“西港区”建设,被给予厚望。西港区自去年已进入“边建设、边生产”阶段,自西向东规划了液化、通用散杂、大宗散杂、原油等5个港口作业区。截至记者发稿时,5个作业区中的大宗散杂货作业区有1个30万吨级泊位、1个20万吨级泊位、2个10万吨级泊位在建,预计到今年6 月底,30万吨级和20万吨级泊位具备试生产条件;原油码头作业区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已经报批,即将展开建设。让世界最大船停靠烟台的港口梦想,正一步步走向现实。50亿。这是莱州今后三年计划投放港口、打造亿吨大港的资金额度。大手笔投入的背后,是莱州对于加快港口建设,提升港口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强烈诉求。作为黄三角区域唯一具备建设深水泊位条件的港口,今年莱州港将建设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和航道功能,力争到“十二五”末,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建成集液体化工品、散杂货、集装箱运输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港口建设是基础,是核心竞争力。西港区的快马推进、莱州港区的强港行进图,体现的正是烟台各港口对于大力度抓码头建设的高度认同。随着西港区原油码头、成品油码头及通用码头的陆续建成,拥有芝罘湾港区、蓬莱港区、龙口港区、西港区四大港区的“烟台港”在引领烟台市港口群发展上的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凸显。莱州港、海阳港等县市区港口的异军突起,也必将极大提升全市港口整体竞争力。
  毋庸置疑,岸线长、港口多是烟台市的优势,但也易被“内部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所困。集群化发展、差异化经营,方是解决之道。据悉,今后,西港区将以铁矿石、原油液化、煤炭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为重点,打造内接腹地省份、外联洲际航线的渤海湾南岸龙头港。芝罘湾港区将保留集装箱、客运功能,打造融入城市功能的客滚服务中心和海上旅游中心。龙口港将重点发展煤炭、粮食储运等中转业务和集装箱喂给运输,打造服务腹地经济和当地临港产业的核心港区。莱州港志在打造黄河三角洲地区对外贸易的龙头港。海阳港、牟平港、长岛港等也须在加快码头建设的同时,立足自身优势,选择发展路径。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港口集群大格局,助力烟台港口经济的腾飞。
  破解疏运“瓶颈”———畅通“大进大出”通道
  建设带动辐射力强的临港产业园,必然需要给港口带来“大进大出”货源产业的支持,尽快畅通集疏运大通道势在必行。近年来烟台市综合集疏运体系发展尽管较快,但与港口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铁路运输的支线地位对烟台市影响较大。目前,除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外,其余港区都没有进港铁路。计划今年开工的龙烟铁路,因而备受瞩目。
  据悉,今年上半年,龙烟铁路指挥部的全部工作人员将到位,展开工程招投标,为工程开工“打前站”。这条连接烟台市北部沿海港口群的铁路建成后,将彻底改变烟台港长期以来集疏运成本高、腹地难以扩张的状况,破解烟台港集疏运体系的“瓶颈”。“大进大出是港口的特点,没有铁路的大容量疏通,港口就不会有生命力。烟台港前几年的发展落后于周边兄弟城市港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条像胶济铁路那样的、能托起港口的铁路线。”烟台港集团董事长周波表示,与青岛港、日照港相比,烟台港到经济腹地的距离多了约200公里。一旦龙烟铁路建成,将成为烟台市通往西部腹地的一条专线,烟台港腹地的拓展理所当然。
  不仅仅是铁路。贯通烟台、潍坊、东营、滨州、淄博五市的“西港区—淄博”输油管道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建成后有望成为烟台市港口集疏运体系的主力。据山东联合能源管道输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管道项目起点设在烟台港西港区,线路全长约450公里,设计年输送能力1500万吨,远期能力 2000万吨。整个管道项目达产后,将与港内的液体化工作业区、原油作业区、石油储备基地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构筑起烟台港西港区完善的油品储运体系。未来,该管道将依托烟台港这一公共服务平台,打通烟台港西港区连接山东省内终端客户的便捷通道,实现油品输送的公共服务。
  新机场的建设,也传来好消息。眼下,新机场飞行区2500万方土石填挖工程已完成,9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工程完成土建工程,主楼钢结构吊装工程量已经过半,今年年底基本完工,航管楼、塔台、空管业务楼、外排水等配套工程陆续开工。整个机场工程力争2013年底基本完成,2014年投入运营。还有中韩汽车陆海联运项目有望今年开通,龙青高速以及其他各疏港铁路、公路的建设在加快……“尽快构建起以港口为中心、快速畅通、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将有力拓展烟台港航发展的新空间。”市港航局局长邢迎春表示,特别是今年,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进入集中建设期,投产后与西港区30万吨级的矿石、原油等专业化大码头相结合,将为烟台临港产业的扩容、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港”“城”融合———临港产业区一体化发展
  记者注意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成为今年烟台市港航发展的“高频词”。跳出了“单纯就港口发展港口”的旧有思路,统筹考虑港口布局、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烟台临港产业发展无疑将迎来“质”的飞跃。
  大规划,引领大产业。在市规划局,一份关于烟台“西港临港园区”的初步规划令记者眼前一亮。按照规划,烟台市将围绕烟台港西港区和新机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城。“西部临港园区的范围,北至海滨,南至荣乌高速和潮水镇界,东至大季家街道办和大柳行镇界,规划总面积约235平方公里。”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新港城将呈现“一站服务、三港联动、九片交融”的空间布局特点,将烟台港西港区、烟台新国际机场、烟台保税港区、国际综合物流园区、国际生态化工园区、临港产业园区、低碳环保产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和生态农业休闲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心、三港、九片”的布局结构。今年4月,将召开该规划论证会,预计8月份完成全部规划成果。可以预见,这里必将成为未来烟台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功能区之一。
  作为以“产业群”生态存在的临港产业,如何聚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打造“大体量”临港产业园区?开发区的实践颇有启示。
  22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开发区,所见所闻不仅是西港区码头建设的快速推进,更有一系列现代化临港产业的风生水起———
  紧邻西港区的南段,一期投资达300亿元的万华烟台工业预计2014年可投产。与此同时,二期也正在酝酿和规划,全部投产后可达千亿元以上产值。届时这里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气地下储存洞库、东亚最大的液化石油气交易中心、亚洲最大最全的聚氨酯和涂料原料基地,在开发区形成一个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在上海通用东岳基地,东岳两厂产值累计已突破400亿。围绕基地转一圈,除了整车生产线,仪表板、门板等零部件的配套企业就“近在眼前”。目前,开发区仅汽车零部件企业已达200余家。以整车三期和动力总成二期投产为契机,开发区正全力抓好配套企业跟进和产业链拓展,推动烟台汽车尽快跨入千亿行列。
  此外,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内,围绕大宇造船目前已有大宇气割焊接、奥博泰机械等超过20家配套企业落户园内。整个开发区年内在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再生资源产业等领域的总投资将达到770亿元。
  当然,“开发区模式”不见得全盘复制,但“引进大项目—培植大产业—实现大发展”,却是烟台发展临港产业应有的视野和胸怀。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石化、冶金、能源、临空经济等产业,引进一批可以“顶天立地”、能够“大进大出”的临港基地型项目和企业,成为各港口壮大临港经济的当务之急。
  逐鹿港口,时不我待。以大码头为“媒”,以大通道“邀约”,以大项目为“引擎”,烟台临港产业正大步待远航。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