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启 日本参与TPP谈判成掣肘

2013-3-22 10:14:00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磨剑十年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终于有了时间表:首轮谈判将于26日在韩国首尔举行,后两轮分别在中国和日本举行。不过,日本日前宣布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被认为是中日韩自贸区的掣肘因素。 
  分析认为,中日韩三国分别处于不同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存在互补性,推动自贸区谈判将推动三国经济贸易和投资发展,并增强亚洲在世界经济的话语权。
  进程
  十年磨剑终于有了时间表
  时光倒推到十年前:2002年底,在中方倡议下,三国领导人同意就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开展可行性研究。
  经过多轮研究、三边磨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终于在日前有了时间表。在日前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透露,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将于3月26-2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三国代表将讨论自贸区谈判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和谈判方式等问题。另外,三方约定今年将举行三轮谈判,第一轮在韩国首尔,后两轮分别在中国和日本举行。
  “近年来,以WTO为首的多边贸易体系效用正在下降,而区域性贸易协定却在各国得到深化发展。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出现的新现象。”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表示,在全球经济放缓情况下,各国都迫切需要简化交易程序、降低贸易成本,这种需求客观推动自贸区建设。
  实际上,中日韩自贸区协定在中国倡导、韩国推动、日本徘徊的情境下,走到目前这个地步并不容易。刘宝成认为,除了地缘优势,中日韩三国分别作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三边的产业结构互补性也推动了自贸区的成立。
  数据显示,2011年,三国经济总量达1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5。有测算称,而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则预示着三国将最大限度减少其他贸易壁垒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拥有15.1亿人口的大市场。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三国均可从中获取所需。”刘宝成说,对中国来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迫切,这种需求也可通过贸易投资来获取,日本、韩国无疑是比较合适的市场。另外,中国还可以通过在日韩投资,形成产地优势,绕过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
  他还解释,对日韩方面来说,同中国贸易深化将助力经济持续增长。“一方面,目前中国仍然拥有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都为日韩的投资与市场提供空间。”
  焦点
  日本参与TPP掣肘自贸区谈判
  实际上,中日韩自贸区被业界认为是抗衡美国正在亚太地区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维护国家利益。不过,日本方面对此态度暧昧甚至“多边下注”,成为自贸区建设的最大风险。
  就在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日本加入TPP谈判,并将会于本周召开首次相关阁僚会议,挑选负责与TPP成员国进行磋商的“首席谈判官”,以及成立一个数十人规模的事务局。
  “日本加入TPP谈判,对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个短期掣肘因素。”刘宝成分析,TPP作为以美国占主导地位的贸易团体,超越经济范畴涉及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在亚洲经济的地位,并牵制人民币区域化的发展。
  不过,也有分析乐观地认为,如果日韩同时成为TPP成员、中日韩自贸区成员,对中国有跨界交叉优势。中国可通过与日韩合作的方式,享受到产地优势,获得TPP多国之间的贸易优惠条件。
  令人头疼的是,日本可能出于美方TPP的制约,影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进程。
  如果自贸区谈判搁置,除三国利益受损外,更长期的考量是,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不断扩延、欧盟财政货币政策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一旦中日韩自贸协定被搁置,亚洲将缺乏与欧美抗衡的贸易组织,影响亚洲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
  “21世纪经济增长在亚洲,但如果缺乏合力和话语权,即使出现较快增长,受益的也不是亚洲国家。”刘宝成说,在关系到三国切身利益、亚洲经济体地位的情况时,徘徊中的日本应该有和平发展的远见,眼界更为开阔、更有魄力,与亚洲最大、最具成长性经济体通力合作。
  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沈丹阳表态:“世界各经济体都有权利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水平选择参与适合自己的经济一体化的路径,我们对所有致力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合作都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建言
  自贸协定谈判
  贵在互信、透明
  对于日本加入TPP谈判,沈丹阳同时表示,我们将保持与各方的沟通与交流,深入分析上述谈判的影响,并加快自己的自由贸易区战略。
  那么,在中日韩自贸区即将到来的的谈判过程中,存在哪些关键点?
  一位了解谈判进程的人士向媒体表示,下一步谈判的关键,政治意愿将成为主要考量,而日本的态度最为徘徊。出于制衡美方提出的TPP的考量,中国的态度始终较为积极,应该会全力推动此轮谈判的进程。
  “应该认识到,三国自贸区建设带来的贸易便利化是经济增长的‘正和’而非‘零和’因素。”刘宝成说,在这种情况下,三国领导人应该抛弃政治因素,“不要使性子”,避免激化矛盾。另外,加强自贸协定规则的透明性,在互信、共赢的基础上,制定规则。
  他还提醒,在现阶段,三国更要放弃试探性接触和运动式的谈判,建议设立形成长效、联合、建设性的筹备机制,推动自贸区建设的实质性进展;并在三国互利的角度,排除外界干扰,提高亚洲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的话语权。
  实际上,早在去年5月,中韩就双边贸易协定进行谈判,推动中韩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有分析认为,中韩之间谈判有望在今年年底完成,比三边谈判达成一致更早一些。中韩自贸区谈判一旦结束,可能会给三边谈判带来一些实现的可能。
  “中韩双边贸易协定是个次优选择,不过也可以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供突破口,推进自贸区建设。”刘宝成表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